高考成公布后,記者特地咨詢了中學特級教師、山東省北鎮中學丁慶峰老師,他根據多年幫學生填報志愿的經驗,為考生及家長提供了幾條建議作為參考。 要想考取理想的大學,高考成績固然重要,但填報志愿也不能忽視,考得好不如報的好就是這個意思。每年都有高分學生落榜,有近三成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
學校與專業
要合理取舍
高分學生(達到一本線)盡量選高層次的學校。全國名牌大學對學生的教育和就業都是一筆財富。即便你就讀的專業不夠理想,你可以輔修其他專業,跨系、跨學科選課。圖書館豐富的圖書、名流往來、講座不斷會使你視野開闊,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另外重點高校還有保研的機會,而一般院校只能考研。
如果你的成績只能報一般本科學校,則專業比學校更重要。沒有了重點大學的光環,專業能否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就非常重要了。專科層次的學生我認為學校重于專業。而只能上高職類學校的考生專業重于學校。
在選擇專業時,考生要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職業傾向,考慮到本科畢業后是否考研、出國還是就業,同時了解自己的成績實力和排名實力,如有無加分、身體是否受專業限制等。值得提醒的是,填報志愿應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家長參謀、老師建議,但最后必須考生拍板,以求不留遺憾。
慎重選好
第一志愿
招生學校大多愿意錄取第一志愿考生,平均錄取率在70%—75%,重點大學比例更高。所以必須慎重,否則會造成高分低錄或“坐滑梯”一落到底。可依據分數找出有自己喜歡專業的學校,看這些學校近三年平均錄取分數高(低)出該年本批次分數線多少分,有沒有大小年現象。另外再看今年自己的分數比本批次分數線高(低)多少分,最后確定報什么學校的什么專業。
第二志愿
最好報“冷”學校
第二志愿是考生在每個錄取批次中填在第二位的學校志愿。當第一志愿不能如愿時,考生一般都寄希望于第二志愿能夠實現。第二志愿是招生部門在每個錄取批次中,第二次投遞給招生學校供其選擇錄取的考生志愿。凡錄取第一志愿考生不足招生計劃數的學校都要從填報了第二志愿的考生中補充選擇錄取新生。也就是說,考生所填報的第二志愿只有當該校按第一志愿錄取后,尚未完成招生計劃時才起作用。因此,考生所填報的第二志愿應該是這個批次中第一志愿填報人數較少、較“冷”的學校。
平行志愿填報
注意四步曲
現在,我國大多數省市區實行平行志愿投檔,考生在填報每一批次平行志愿的時候,要在分數上從高到低拉開梯度,把最心儀的院校或分數要求較高的院校往前放。所填報的第一個學校實力適當高些,即“沖一沖”;第二個學校要與第一院校實力相當,即“穩一穩”;下一個學校實力低些,即“保一保”;最后一個學校要比現有實力低較多,即“墊一墊”。這樣由上而下,以確保在該批次不落榜。
記得填寫
“服從調劑”
服從調劑欄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學校服從”:當所填的各個志愿學校都未錄取你時,是否同意調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專業服從”:當你的檔案被某所大學調入后,所填的各個專業未錄取時,你是否同意調配到其他專業學習。考生如果確認“服從分配”,則一方面給自己增加了被錄取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接受了必須按調配入學的義務。但調劑錄取的學校或專業極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對此要有心理準備。填寫“是否服從”欄時不可含糊不清,凡“空白”將按不服從分配對待。(建議:所報院校名氣較大,實力雄厚,服從調劑會增加被錄取的可能。如果是一般院校,你只對個別專業感興趣,最好不填服從調劑。)
正確處理本埠院校與外埠院校的關系
全國東西南北中部地區都有好學校,而且一些地處偏遠的重點高校往往比同類的本埠院校錄取分數低,外埠的普通本科院校也比本埠的同類學校錄取分數低,這是一個被錄取的好機會。一般來說,地處經濟發達地區中心城市的院校,競爭尤顯突出。因而有志向選報外埠院校的考生,無疑是給自己增加砝碼,提高錄取幾率;入校后也將如魚得水,充分享受優秀教育資源,對個人成才非常有利。填報時可首選外埠院校或外埠、本埠交叉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