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就來,說走就走”
接受采訪的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均表示,如今的大學生知識、技能、眼界等各方面都較以往大有提升,企業越來越愿意根據需求開放實習崗位,從實習生中挑選有潛力、可以留用的人選。不過,對實習生的的管理一直讓他們“頭疼”。
一位不愿具名的500強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說,部分實習生責任感低、專業性弱、工作情緒化、不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與職場環境格格不入,讓企業很難將他們與正式雇員一視同仁;加上企業無法像考核正式雇員一樣考核實習生,對他們的工作質量難以把控,很多工作也難以去安排。
“有些實習生自我定位模糊,覺得自己是來‘體驗生活’的;但企業天然地認為既然來實習,就是一個工作狀態。 ”這名負責人說,一些實習生只是看重500強企業的名號而來“混經歷”,并不好好工作,有的還常常在工作時間看視頻、電話聊天。
最令企業感到“棘手”的,是部分實習生 “想來就來”、“說走就走”,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很難保證。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經常有實習生一個電話就打來請假,理由千奇百怪——“我今天學校里有講座”、“我臨時有點事”、“我要參加同學聚會”。 “你說管他們好還是不管他們好? ”該負責人無奈地說。
HR親自開車接實習生
提起“實習生”,本市另一家500強企業的HR專員周小姐表示,去年暑假一名“極品實習生”令她至今“心有余悸”。
這名實習生與公司簽了3個月的實習協議,想不到過了3天,這名實習生就“消失”了。周小姐與他通電話得知,他找到了另一家實習單位。經與業務部門溝通,周小姐被委托再招一名實習生。她便與這名“前實習生”通電話,請他來辦理終止實習的手續并結算報酬。這名實習生電話里答應得好好的,卻未在約定的時間前來辦手續,再打電話,就怎么也打不通了。周小姐輾轉聯系上他后,得知實習生不在乎3天的報酬,不愿意多跑一趟。
然而,周小姐卻得依照公司規章辦事。 “當初簽好協議寫明報酬的,我們就要把報酬結清給他。 ”周小姐說。
周小姐好話說盡、又做了很多“思想工作”,這名實習生終于同意來辦手續,流露出“你們單位太遠,特意跑一次實在是太辛苦”的意思。無奈,周小姐只得親自開車把他接來公司辦理手續。
實習生傲慢挑工作
“曾經有業務部門的領導跑到我們這里投訴,指名某大學的實習生今后他們部門一律不要。 ”本市某國企一位人事主管說。這名“牽連”到校友的實習生太過傲慢。實習生一開始難免被安排做一些基礎的工作,這名實習生馬虎了事后,直接對上司說 “以后這種簡單的事不要叫我做,這種事不適合我”。
原來,這名實習生被安排打20個有效的調查客戶滿意度的電話。其實,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打20個“有效電話”不等于只打20個電話——20個電話里,有一半也許打不通;打通的那10個里,有一半也許不愿意配合回答問題,需要耐心和溝通技巧。這名實習生僅僅撥了20個號碼,只獲得4個有效信息就交差了,令負責后續數據分析的員工無法展開工作。
“現在很多實習生好像比較想得開,不管工作做沒做完、做得怎樣,他們一定要準時下班的、對實習‘舒適度’也很有要求”,這位人事主管感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