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報關于“本本族”的相關報道后,市民小倪大呼“感同身受”。小倪畢業于杭州某高校的會計專業。大學4年,她奔波在各類證書的考場之間。跟所學專業有關的、無關的,只要有資格、可以考的“本本”,小倪都要去考一下。除了駕駛證,她手里還握有會計上崗證、計算機二級證書、大學英語四級證書和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等。畢業后,小倪進入某銀行工作,考得的很多證書都沒有派上用場。在小倪身后,我們看到的是一支日益龐大的“考證大軍”。
就業壓力催生“考證族”
近年來,在高校及職場中刮起了一股“考證風”。求職者的考證熱情遠遠高于政府部門的預期。網友“心兒216”在嘉善BBS上發帖,詢問嘉善有哪些培訓機構,并表示自己想利用工作之余去充電,多考幾本證書,實現自我能力的不斷提升。
即將大學畢業的小宋去年年底開始就四處在投簡歷找工作。小宋說,自己在大學期間考了很多證書,希望在找工作時用這些證書加深用人單位對自己的印象,她堅信多一本證書就多一個就業機會。像小宋這樣“以證書增加就業砝碼”的心態,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求職者的想法。很多求職者認為,能給用人單位留下直觀印象的,除了畢業院校的名氣就是自身持有的證書了。證書越多、范圍越廣,用人單位在篩選簡歷時自然印象越深。
由此看來,“考證熱”一方面是部分人自我提升的自身需求;另一方面,求職者面臨的巨大就業壓力,也讓其不得不想盡辦法增加就業砝碼。 待遇水平不同激發“考證熱”
記者了解到,目前流行于“考證族”之間的證書大概可分為三類:公共技能型證書,如英語等級證;專業型證書,如物流師職業資格證;實用操作型證書,如駕駛證等。
“考證大軍”的成員,以應屆畢業生和外來務工者為主。大學生考證往往追求證書的數量,希望借此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外來務工者考證則目的比較明確,他們更青睞于專業性較強的各類從業資格證書。記者從縣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獲悉,受眾多用工企業持證上崗要求的限制,計算機操作、服裝縫紉、沖壓工、數控車工、倉庫保管員等工種的從業資格證考試逐漸成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大熱之選”。此外,在職人群中,重新回爐充電的也為數眾多。
記者發現,相同條件下,持有各類證書的人比“無證一族”擁有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即使同時被錄用,前者的工資待遇也會略高一籌,這也成為吸引求職者拼命考證的原因之一。以金悅王朝大酒店為例,該酒店就非常看重員工的技能證書。除了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外,對經過自身努力獲得相關等級證書的員工,酒店會提升其待遇水平。而員工所獲證書等級越高,待遇收入提升的額度也就越大。 勞動部門:要理性看待“考證熱”
縣就業管理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認為,“考證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非壞事,但部分求職者存在盲目考證現象。擁有證書并不意味著持證人就擁有實際應用能力。隨著“考證族”隊伍的日益壯大,持證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加之用人單位用人觀念的轉變,各類證書并不一定就是求職的“靈丹妙藥”,求職者自身所掌握的實際技術以及具體應用與操作能力才是“真金”。
目前全縣培訓機構眾多,勞動部門提醒求職者要理性對待“考證熱”現象。決定要考某類證書前要仔細甄別,選擇適合自己專業與特長的證書種類參加其資格或水平認證(認定)考試,同時選擇到正規培訓機構報名培訓,不能盲目跟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