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學畢業六年了,這六年里他換了五份工作,平均下來幾乎要到一年更換一個工作的地步,他說,其中最短的一份工作,自己做了不到三個月。看著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逐漸步入了公司的管理層,小劉既著急又無奈。“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找的工作并不比別人差,同學們都羨慕我,可現在卻只有我羨慕他們的份了,真是風水輪流轉。”小劉說。 一直以來,小劉更換工作的理由是工作內容不適合自己,專業特長沒有施展的空間。然而,小劉雖然換了5份工作,但是所作的工作大都差不多,總體上來說就是一個打雜的。因為每一份工作都做得不長久,每一份工作都缺少耐心、淺嘗輒止,小劉根本沒有任何經驗的積累。借用網上文章中的一句話,就是“因為行業不同,到哪里都是無積累、無經驗、無資源的"三無人員",因而只能做一些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的小事。”這就是典型的職場“資深新人”。 所謂的“資深新人”是指那些頻繁更換工作,游走于不同企業,缺少必要積累的人。人們常常將這種陷入跳槽怪圈的稱為“漢堡族”。百度百科中介紹,這個稱呼最早誕生于職場,指的就是那些頻繁跳槽卻越跳越糟的人。“這些人大多具備很好的行業經驗和高學歷,還有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證書,但卻找不到一個可以真正發揮用處的工作”。
小劉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在職場中切勿心浮氣躁,只要俯下身子堅持下來,必定有所收獲。的確如此,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舍得浪費真正的人才,讓他們去端茶倒水,而不將他們放在應有的位置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用友管理軟件學院首先專家李臺元老師在接受《大學生就業雜志》記者專訪的時候說過,在任何一個行業,“想要做九袋長老,就必須從一袋麻袋背起,腳踏實地工作。” 李老師舉過一個類似的例子:有一個女孩做前臺接待工作做了三年,三年里她認真勤懇的工作,端茶倒水、打字復印,手腳麻利,態度謙和,深得同事和領導的喜歡。可是在工作第三年就要結束的時候,她向領導遞交了辭職信,決定去另外一家公司做前臺,因為薪水比自己的企業高。然而,在此之前領導已經做出了新年過后就提升她為行政助理的決定。她知道了這個決定后很后悔,但是已經遲了。 職場上經常會出現這樣遺憾的事情,那些所謂的“漢堡族”、“職場新人”都應該以此為戒,將目光放長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職場積累很重要,職場需要的是專而深的經驗,而非蜻蜓點水式的廣而散。頻繁更換工作,也就意味著之前的經歷對日后職場的發展并不能提供強而有力的幫助。 媒體對“漢堡族”的現象調查分析后得出,拒絕“漢堡化”,不當資深新人的方法中,“53.33%覺得應該調整心態,要淡定,抓住眼前的才是真的;46.67%的人則覺得應該給自己設定限制,不可無限“漢堡”,也不能隨便抓一個就不放。有關專家建議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找一份有學習空間的工作,不斷自我更新,適應新需求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