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2萬元以上、身居管理或資深崗位”應該是職場精英的基本特征。而蟻族,一般說的是那些承擔著極大身體和精神壓力的人,就像那些“舉著超過自身體重400倍的東西、拖著超過自身體重1700倍的物體”的堅忍的螞蟻一樣。
其實,數量龐大的精英們,包括經理人和老板,在擁有著一定經濟實力的同時,卻在極度的壓力下不能享受自己的幸福。
是什么讓他們處在這樣尷尬的境地呢?
忽略了重要不緊急
將工作用“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進行劃分,然后分類處理,是一種非常基礎的工作方法,也是流傳很廣的管理技巧。但是,一旦工作起來,我們還是很容易陷入日常瑣碎中。“下屬找你匯報工作”、“老板找你問詢工作”、“客戶來訪”等,都不容易回避和拒絕。至于“審批費用”、“擬定員工福利”等,也是精英們責無旁貸的職責。所以,我們就是這樣掉進了“緊急的”工作中樂此不疲,被老板、被下屬、被客戶無情地占據著寶貴時光,一天的時間也被橫七豎八地分割成不規則的拼圖,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大打折扣。
當然,精英也處理了很多“緊急而重要”的工作,因為,老板、下屬和客戶也不可能讓你忘掉和忽略。但是正是在解決和應付這些或重要或不重要的緊急事情中,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大多被忽略了,至少是被排在了“有時間再做”的末位。而直接的后果,就是“緊急的事”層出不窮。正如人所說,每一個緊急的事情后面就對應著一個被我們忽視了的重要問題沒有解決。
那么,哪些重要的事,被我們忽略了,而最終反過來通過其他方式來浪費我們的時間、削弱我們的精力、降低我們的效率、損害我們的健康?
也許,下面的文字中,存在著一些答案。
惰于育人,懶于招人
精英們很多時候很勤奮,但很多時候很懶惰,特別是表現在育人上。我們太忙了,教導下屬做好工作,顯然會占據我們為數不多的寶貴時間。所以,“等等吧,有空再說吧”……這些都是我們的借口和讓我們更忙的原因。
我曾經的一個直接下屬,在我極具上進心的忙碌和升遷中變成了我的間接下屬,驀然回首,卻發現她從一個人見人愛的優秀員工變成一個被人頗多抱怨的“老資格”。在一次她鬧辭職之后,我在和她偶然共事的間隙,我問她出了什么事。她說,團隊大了,領導對下面的員工就不重視了,而且,也不清楚自己未來的發展。她很想承擔更大的責任,但看不到這樣的希望。而一直留下來至今,是因為喜歡這份工作,認可這個公司。
我只好坦言說,其實我們考慮過一個更高的職位給她,但是發現她工作中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好,對她信心不足。她問我,為什么不提醒和幫助她?我忽然發現,即使對于這些一點就透的優秀員工,我們很多時候以忙碌為借口懶惰于進行必要的指導和提醒。
這樣能挽回的,當是很少的幸運。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問題時,這些曾經優秀的員工,或遠走高飛,或早已失去了在公司里進一步發展的機會。我們其實知道,找到一個好員工很難,即使是一個基層崗位,找到一個合適的員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卻經常忽略了對現有員工的關懷和指導,讓好員工流失或變壞。
另一方面,我們太忙了,忙得沒有時間及時補充團隊,沒有對重要的崗位建立梯隊。總是心存僥幸,“先等等吧”、“看什么時候有空時再說吧”。于是,在團隊成員流失或業務快速增長時,才發現人手不夠。而在手忙腳亂地招人時,常常不得不在錄用標準上降低,造成團隊整體戰斗力的下降,甚至更嚴重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某些基本原則,讓不適合團隊的人加入進來,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地雷。
我們忙呀忙,但是,作為公司核心資產的優秀員工,卻被我們排到了應該被注重的末端。所以,如果你經常加班到最后一個離開公司而又問題百出,如果你的團隊總是不齊整,如果中間離開一個人就讓你焦頭爛額,那又能怪誰呢?
不能忍受不完美
除了懶于培育團隊之外,精英們自身的完美主義心態也促使自己沉湎于緊急不重要的事,讓自己變成蟻族。完美主義,應該是精英們的“共同主義”,喬布斯的成功和Macintosh、iPod、iPhone的魔幻設計都來自于對完美的偏執。但是,對不完美的過分偏執和不容忍,卻也是精英們負重如蟻的重要原因。
我曾經驕傲但目前感覺羞辱的一個事情是,曾經設計了一個“MadebyGeneralManager版”的客戶來訪登記表。原因在于,我感覺前臺設計的表格非常丑陋而又不完整,完全有損公司的形象。于是毅然決定,我要親自來設計這個事關企業形象的表格。后來的表格確實很漂亮又實用,但是代價是我花費了1個小時來做這個事情,同時,讓前臺百無聊賴又備受打擊地坐在前面。
其實,對于員工工作的不完美,多點寬容,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和指導,讓工作結果不斷向完善前進,才是管理的正途。簡單地說,對過程的不完美寬容些,對結果的不完美苛刻些。
同時,這顯然也是“惰于育人”的惡果。如果平時注重對員工在辦公軟件方面的培訓,如果加強主管對下屬工作結果的要求,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當時,我至少可以和她溝通一下如何把這個表做得更好,或者讓她的主管和她一起來改善這個表格。在問題中教育員工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圖一時之快親自上陣,顯然是更好的方式。
從這個事上,我看到的是,“惰于育人”加上“對不完美的不容忍”,很容易引發“事必躬親”的結果。這樣下去,精英豈能不蟻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