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20000元,這差距也太大了吧?不靠譜!”上周末,隨著返校大學生涌入,武漢多個人才市場人氣爆棚,不過一些企業開出過高的“剪刀差”薪資,令求職者望而卻步。
事實上,開區間工資,如今已成為企業吸引求職者的手段之一。求職者對此怎么看?記者微調查30名求職者發現,多數人理解企業此舉,不過其中六成人認為,上下區間差距不超過2000元,會比較“靠譜”。
大學生大量涌入才市 武漢上周末迎來求職高峰
隨著應屆畢業生返校,武漢迎來首個求職旺季。前天和昨天,武昌丁字橋納杰人才市場和漢口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兩場大型招聘會,都人氣爆棚,求職者總數突破4萬人,其中約一半為今年的應屆畢業生。
武漢多家人才市場招聘負責人分析,受宏觀經濟影響,今年大學生的整體就業形勢比往年嚴峻,預計接下來幾周應屆畢業生將成為求職絕對主力,招聘難、求職難的現象依舊突出。
這一點觀點,也得到知名教育調查機構麥可思的印證。該機構日前發布的“2013屆應屆大學生畢業流向跟蹤調查”顯示,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多數企業用人規模縮減。從去年12月12日至今年1月11日,今年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簽約進程明顯低于上屆同期水平,其中本科畢業生簽約率為38%,低于上屆同期8個百分點;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9%,低于上屆同期7個百分點。
區間工資最高跨度1.7萬元 求職者直呼“不靠譜”
記者近期逛市區多場招聘會發現,用區間工資吸引求職者,已成為企業的慣用手法。
在納杰人才市場,超七成企業的招聘簡章上寫的都是區間工資。工資“剪刀差”集中在一兩千元的居多,但也有少數企業高得嚇人,一家電話銷售公司開出3000-20000元的區間工資,上下差距高達1.7萬元。
“這一看就不靠譜,估計多數人能拿到三五千就不錯了!”看著這家企業的招聘簡章,湖北大學應屆畢業生李麗滿臉疑惑。和她一起前來的幾名同學,也都認為這只是企業吸引求職者眼球的“夸張”做法。面對質疑,招聘官李小姐則不以為然:“業績越高拿的當然越多,你業績不可能總墊底吧?一個去年才進入我們公司的80后小伙子,一年不到就買了20多萬的車子!”
現場隨機采訪30名求職者發現,多數人認為企業開區間工資無可厚非,不過跨度不應該過高,其中20人認為區間工資“剪刀差”在2000以內比較靠譜,當然也有10名受訪者認為,“剪刀差”大說明企業考核制度靈活,挑戰性強,拿高薪的概率也越高。
銷售公司招聘官自爆“內幕” 能拿到封頂工資的不到10%
觀察發現,相比不少制造企業“保底月薪2000元”、“綜合收入不低于3000元”的保守做法,銷售企業似乎要大膽得多。只是多數時候,區間工資的封頂收入只是“看上去很美”。
85后山西男孩劉琦,2010年大專畢業后進入漢口一家醫療器械銷售公司上班,當時企業開出的工資是1200-5000元,1200元是無責任底薪。因為在武漢缺少人脈,加上性格偏內向,工作半年后,劉琦的收入始終沒見漲,“我當時最高也沒超過2000元,一起進入公司的同事也只有個別偶爾才拿到4000多,我們都覺得被公司忽悠了,好幾個同事一起辭職。”
銷售行業的薪資待遇到底如何?武昌一家網絡科技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康先生透露:“區間工資是為了吸引求職者前來應聘的手段,忽悠人的成分比較大。”
康先生“自爆”,自己公司招聘銷售專員時,招聘簡章上通常會寫“2000-10000元”,實際上,20個人中能拿到8000-10000元的最多一兩個,5000-8000元的也只有兩三個,多數人只能拿到兩三千元。
第一財經網首席職業顧問姜永杰提醒求職者,遇到區間工資“剪刀差”較大的企業時,應注意甄別:首先要了解企業和產品所處的行業地位、市場前景等,而不是一味被招聘官牽著鼻子走;其次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個性和特長,銷售行業最好是個性開朗、交際能力強者;第三,可多方打聽,了解企業的實際薪酬,做到心中有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