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首次出現了“千人計劃”專家的身影。從海外回國創業創新的他們,開始成為參政議政的新生力量。
報國志
首次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參加全國兩會,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感到,作為海歸高層次人才,自己的肩頭除了為國創新創業的重任外,更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再到如今成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奧生物總裁程京說,今后要進一步把個人奮斗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實現民族振興的夢想。
北京大學教授陳十一表示,自己要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做一名于人民、于事業都無愧的人大代表。
近年來,數以千計的“千人計劃”專家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中國夢,相繼放棄在海外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回國參與國家建設,為國家的創新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
——2012年,程京創辦的博奧生物已獲得170多項全球專利授權,開發出地中海貧血檢測芯片以及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查芯片。
——2005年,陳十一回國為北京大學重建工學院。2010年,北大工學院在一項權威的世界大學工程類學科排名中已位居第33名。
——2008年,施一公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職,回清華大學全職工作。幾年來,他在清華的實驗室迅速發展壯大,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團隊,培養出一批杰出的青年創新人才。
這些“千人計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正處在一個民族復興的偉大時刻,“我們理應去私心,敢擔當,有作為,為國諫言,為民說話,參與并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民生情
記者發現,來到全國兩會,這些“千人計劃”專家關注最多的還是關于民生的話題。
陳十一心里想的都是教育問題。他認為,當前應加大大學辦學自主權,如果大學沒有自主權,大學就沒有活力,很難有創新。同時,有關部門應適當增加社區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投入,分層次、分階段將中國的社區教育、職業教育做好。
施一公將目光投向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今年他提交了《關于綜合防治PM2.5的建議》,建議依靠制度優勢,迅速建立全國范圍內的“協同防治網絡體系”,同時充分借鑒國外經驗,實施區域協同防控,依靠法律手段和市場機制在全國快速推行。
這次兩會,程京帶來了《關于在全國開展遺傳性耳聾篩查,實施“聆聽幸福工程”》的議案。他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分階段分步驟實施“聆聽幸福工程”,開展新生兒遺傳性耳聾篩查工作。由專業機構牽頭,建立健全包括遺傳性耳聾篩查在內的聽力篩查體系。將新生兒遺傳性耳聾篩查納入政府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內容,加快實施速度。同時,積極引導全社會對“實施新生兒篩查,開展聆聽幸福工程”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