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很快就將大規模進入職場,并備受矚目。他們的思路更開闊,人格更完善,也更懂得平凡、幸福的意義。如果90后成為你的同事,或許你很快就將看到他們可愛的一面。不妨放下身段,嘗試了解。中國的職場已沉重,何必再加碼呢?
90后女孩余博雅2012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四畢業,2013年新年伊始,她在微博上發布了這樣一條自己用Photoshop做的簡歷(見右圖建立節選)。幾天后,這條微博被轉發了幾萬次。她因此得到了30多家企業的面試邀請,并很快找到了一份心儀的工作。
余博雅的簡歷不僅在創意有趣,設計精美,她例舉的經歷也相當實在。簡歷的目標明確:“曾是一個好學生,想做一個好雇員。懷揣十八般武藝懷抱夢想和憧憬的我,想找一份公關類的工作。”翻譯、導游、演講,既需要熱情、行動力,也能證明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而且她聰明地利用了網絡傳播的優勢,比起許多80后找工作,簡歷寫得云里來霧里去,苦哈哈地向企業郵箱群發郵件,90后余博雅簡單幾招,姿勢相當簡潔、有力。
余博雅的簡歷并不是個特例,當90后陸續登上舞臺開始找工作時,他們帶給人力資源經理許多意外和驚喜。在80后的簡歷中,一定會把成績寫在前面,羅列各種獎項。如果沒有耀眼的成績可供包裝,也大致會把自己設計成一個勤懇的勞動模范。
而90后的簡歷里,他們可以無所顧忌地描述自己是個“戰斗系少女”,不顧用人單位是否能理解“戰斗系”的含義。這是一種來自90后的自信,他們相信自己是獨特的一代。給人留下一個真實的印象,并不是一件需要前思后想利害關系的事。比起前輩們喜歡在特長欄里寫些半真半假的“愛好攝影、擅長樂器”,“戰斗系少女”不是要更抓人眼球、感覺清晰嗎?
60%的90后給自己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打分在80分以上,這個分值對80后來說,有些難以想象。生長在獨生子女家庭,80后在家庭里主要的溝通對象是父母。50后的父母兄弟姐妹眾多,如何關照獨生子女的情緒,50后相對缺少經驗。80后雖然環境孤獨,卻來不及品味孤獨。許多80后在工作之初,都希望自己能獨立工作,不必與他人合作。
90后的心理在這個問題上基本掃平了障礙,他們能把“戰斗系少女”、“善于講冷笑話”堂而皇之地寫在簡歷上,也說明這一代人已經把幽默、人際溝通看做自己重要的能力,認識到了人脈資源的重要性。與相對孤僻、封閉的80后相比,90后的生命力顯得更加鮮活。 全球知名廣告公司智威湯遜已經連續八年對未來的趨勢做出10項預測。他們曾經成功預測過2012年食品選擇將對人類形成顯著焦慮,所以“食品問題將成為新的生態議題”;2010年從手機獲取數據定位將引發位置服務的應用大量涌現;2008年你的行為將“完全透明”,一些在線行為將無處隱藏。
2013年,10項預測里除了包括:超大壓力時代、手機指紋、感官爆發、個性化預測、健康與幸福的關系,排在第一位的是——“玩樂”將成為你的競爭優勢。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里,會產生更多的想象力、創造力、創新力,這些將是未來工作中關鍵的競爭力。
曾經,工作與玩樂的關系是割裂開的,或者玩樂只被當成一種陶冶性情、放松精神的行為。人們認為不該花費太多時間去鼓勵那些無意義的活動。是時候重新重視“玩樂”的意義了,但能懂得“玩”,又談何容易。雖然“玩樂”是人類從孩童時就具備的天性,在被動的學習和表達中,“玩樂”的天然調諧作用會被掩藏得越來越深,直到成人后成為稀有的品質。
與匱乏的60后、節欲的70后和被壓制的80后相比,90后的快樂來得更為純粹。他們信奉快樂至上,更多地關注內心和感官上的享受,“快樂”是他們諸多行動的內在原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