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生存困境是近年商界熱衷討論的話題,更有統計顯示,中國4,000多萬家中小企業的平均存活率不到三年,讓人不由陷入沉思。
對于在商海中打拼的企業主來說,要想為自身不佳的經營狀況找出客觀理由,很容易便可列出個“一二三”來。但很多因素并非企業自身可以馬上著手解決的,倒不如轉而向內審視,先扎實練好內功。
本刊在采訪中接觸了大量企業,有行業地位領先、業績突出的優秀企業,也不乏虧損甚至倒閉的失意者。盡管對于企業經營來說,所謂的成功蘊涵著很多偶然成分在其中,但我們通過研究發現:那些生存更為長久的企業,都帶有某些相同的特質,并且是更為可控的因素。
雄心、團隊建設、專注、危機感、敢于認錯——這是我們認為非常關鍵的要素,盡管遠遠不是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需的全部。我們最終挑出了5家有代表性的大公司——阿里巴巴、聯想、格力、華為、比亞迪,分別對應于這5個要素,看看它們如何將之發揮到極致,并不斷滋養著公司的肌體。
或許有不少中小企業會認為,自身的規模遠遠無法跟這些大公司相提并論,它們的特質根本不具現實模仿性。但簡單想一想,哪一家大公司不是從一個人幾桿槍的狀態走過來的呢?如今中小企業面對的困難,它們都曾經歷過,甚至局勢更嚴峻。這些特質更不是它們在忽然某一天就擁有的,是在一天天的商業實踐中磨煉、積累而來,才成為習慣的。
阿里巴巴在十幾年前成立時,除了“狂妄”的馬云,大概沒幾個人真相信他“改變世界”的夢想,但如今都視之為切切實實影響了商業世界的龐然大物。格力電器剛成立不久,那時空調領域的老大春蘭集團則認為市場空間已有限,轉而多元化發展,很快被專注的前者超越。如今格力已邁入千億規模,春蘭則在苦苦掙扎。兩相對比,不免令人唏噓。已接近全球電信設備領域老大位置的華為,至今也不敢掉以輕心,始終警惕著“冬天”的到來,如履薄冰地活了下來?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擺在眼前,似乎很熟悉,畢竟這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大公司;似乎又很陌生,因為它們身上那些突出的特質正是自己所缺乏的。其實,我們選取這些公司作為案例,并非意在鼓勵每家中小企業都要以長成大公司為目標,而是因為它們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現實考驗,所體現出的特質更具現實意義。即便中小企業無心長大,也可以通過學習,變得“小而美”,盡可能活得更長久。
阿里巴巴:雄心無價
對于仍在為生存而掙扎的小公司來說,“改變世界”的夢想或許太過遙遠。但阿里巴巴之所以能不斷突破想象,就在于馬云一直堅持超越商業層面的追求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從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開始,馬云一直把這句口號掛在嘴邊,并作為公司的使命。與其他大公司一樣,馬云在創業伊始也制定了宏偉的戰略目標。不同的是,他并不想簡單地成為某個行業的領跑者,而是希望通過阿里巴巴改變中國的商業邏輯,打造新的商業生態環境。
喬布斯去世后,《華爾街日報》曾推出一篇題為《誰會成為下一個喬布斯?》的報道,馬云與扎克博格、貝索斯、孫正義共同入圍。而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懷抱著這種“改變世界”的夢想。
對于仍在為生存而掙扎的中小公司來說,“改變世界”或許太過遙遠。但正是這種似乎遙不可及的夢想幫助阿里巴巴在困難時挺住了脊梁,在壯大之后又保持了清醒頭腦和昂揚斗志。僅僅盯著賺錢的目標并不可恥,但的確因為有了夢想,人類才可能靠近偉大。
給草根實現夢想的機會
相比于阿里巴巴拓展B2B業務的艱難探索,旗下C2C業務主體淘寶的誕生則順利得多,eBay易趣當時已經培育起了這個市場,“非典”又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時機。依靠著免費開店的策略,淘寶一年間就超越了市場份額絕對領先的eBay易趣。
從淘寶創立伊始,馬云就以“創造就業”的故事打動客戶,相比線下高昂的租金成本與渠道成本,這一免費平臺給了大量草根群體平等創業的機會。相比1萬億元的銷售規模, 700萬家小店主的成長更讓馬云欣喜。被譽為“中國第一淘寶村”的義烏市青巖劉村僅有千余人,每年在淘寶上銷售產品總金額卻有20億元。通過云客服、淘寶大學的課程培訓等方式為創業者提供“水、電、煤”實實在在的基礎服務,淘寶讓更多人實現了創業的夢想。
淘寶的迅速崛起,引起外界的非議不斷,銷售假貨等消息層出不窮,而在應對這些考驗的同時,馬云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則來自內部管理。在馬云的構想中,阿里巴巴不是一個商業帝國,而是一個生態系統,但作為游戲規則制定者,淘寶卻孕育著腐敗的土壤。平均年齡27歲的“店小二”掌握著700多萬個商家開店與經營的生殺大權,這種“人治”環境有太多的尋租空間,屢屢被人詬病的假貨肆虐、惡性刷信譽、刪差評也根源于此。對這些問題,馬云并不諱言,從前年開始逐步開展了一系列反腐整風活動,包括成立廉政部和高層輪崗制度,在不同場合反復重提阿里巴巴的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