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日趨深入,世界勞動就業市場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一個國家的就業狀況與其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社會發展等問題是交互并行的,就業率的高低甚至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因此,各國把全民就業放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尤其在目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大背景下,解決就業顯得尤為重要。 沙特:政策主打 巨資相助
高度依賴油氣產業的沙特經濟雖然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所提供的工作崗位相對有限。隨著沙特人口結構日益年輕化,未來將有大量年輕人離開學校進入勞動力市場,如何滿足迫切的就業需求已經成為沙特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政策保障本國人就業
在本國青年人失業率高企、外籍勞工大量涌入沙特勞務市場的背景下,為了推動私營企業雇員本地化,為本國求職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特政府于2011年9月開始施行“沙特化”分級制度,要求所有在沙特經營的私營企業根據所處行業及企業規模不同,必須雇傭一定比例的沙特籍員工,并根據各企業的完成情況將企業劃分為“優秀”、“綠色”、“黃色”和“紅色”4個等級。對于實現沙特化比率的企業,將給予一系列的激勵和便利政策,幫助其發展,使雇傭沙特籍員工成為其經營獲得成功的因素;未達到沙特化比率的企業則不能享受激勵和便利政策,甚至還將面臨一系列懲罰措施。
據悉,沙特化政策執行近兩年以來,在降低沙特國民失業率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效果,沙特的整體失業率從之前的12%降至6.1%,沙特國民獲得的工作機會相當于過去30年就業總人數的38%。從行業來看,銀行業的雇員沙特化情況較好,許多大型銀行的沙特化比例已經達到80%至90%。不過,仍然有許多行業的“沙特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為此,沙特政府近期開展了大規模的非法勞工清查工作,希望通過清理整頓當地勞務市場為本國國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沙特政府近日表示,未來將重點推進零售行業雇員的沙特化,將為沙特國民提供60萬個零售行業的就業崗位。
發展服務業增加機會
沙特政府計劃在2015年之前創造300萬個就業崗位,并在2020年之前再新增600萬個就業崗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僅僅依靠石油、石化等傳統行業幾乎不可能完成上述目標。沙特中央銀行的數據顯示,2011年石油和礦產行業提供85000個就業崗位,僅占沙特全國私營就業崗位的1%左右。與之相比,制造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在全部80.4萬個私營就業崗位中占比將近10%,而包括批發零售、金融服務、房地產、交通運輸、通訊、社會服務等主要服務類行業共提供就業崗位260萬個,占比超過34%。
在所有服務類行業中,旅游業對創造就業崗位的貢獻一直有目共睹,而且旅游業發展環境較好的國家一般創造的就業崗位也更多。沙特中央銀行的數據顯示,目前旅游業從業人員將近67萬人,其中僅25%為沙特籍公民。按照沙特政府的計劃,到2015年該數字將達到130萬人,到2020年達到180萬人。
當然,僅僅依靠旅游業無法滿足沙特國民的就業需求,還必須同時大力發展包括電信、IT、醫療、教育、零售、金融服務等等在內的其他服務行業。從2005年開始,沙特先后公布了6個經濟城發展規劃,希望通過這些經濟城打造物流業、知識產業、農業等不同領域的產業集群。按照相關規劃,到2020年沙特的6個經濟城將提供130萬個就業機會,并且所有項目均由私營部門投資建設。到目前為止,靠近沙特第二大城市吉達的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KAEC)已經初具規模,并將逐漸發展成為沙特重要的物流中心。
扶植中小企業擴展容量
要真正實現促進就業的目標,除了政府投資的大規模項目之外,中小企業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小企業創造了80%的私營就業崗位,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高達47%。在沙特,中小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占整個私營部門的51%,同時創造了22%的國內生產總值。
沙特政府充分認識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注意到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困難,因此陸續出臺了多項計劃和政策以解決相關問題。2010年,沙特財政部聯合沙特工業發展基金以及境內各大銀行,推出了一項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計劃。該計劃要求沙特境內的各大銀行必須將一定比例的信貸業務專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比例最高可達80%。截至目前,共有3160家中小企業受益于該計劃,獲得的融資資金超過53億里亞爾。
與此同時,沙特設有多個專項基金和組織,旨在扶植不同領域的中小企業新建項目或拓展已有業務。其中,沙特工業發展基金自成立以來已經成功批準3480筆無息貸款,貸款總額超過1060億里亞爾,其中每10億里亞爾可以創造至少2500個就業崗位。上述貸款幫助建立了2475個工業項目,其中53%為中小型企業項目。此外,已經有超過2.1萬家中小企業通過沙特信貸儲蓄銀行獲得總額31.4億里亞爾的軟貸款,而且該銀行的資產已經增加到360億里亞爾,未來將能夠為沙特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進而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巨額投入提高職業素養
就沙特目前的就業布局看,在政府部門和私營企業工作的沙特員工數量差異巨大。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沙特私營部門的勞動力市場規模為780萬人,其中沙特本國人不足85萬,而且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和礦產等行業,沙特籍員工在批發零售和交通通訊等服務業的從業者中分別僅占13%和9%。而在99.8萬個政府職位中,沙特籍員工數量達到91.9萬。究其原因,較高的薪金待遇和優越的工作環境固然吸引更多沙特人選擇到政府部門工作,但是許多私營企業也反映,沙特當前的教育體系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許多沙特員工在專業水平、職業技能等方面與外籍勞動力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為了縮小沙特員工職業素養與用工單位需求之間的差距,沙特政府近年來一直不斷加大在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投入。數據顯示,2012年沙特在教育領域的投入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6%,是所有海灣國家中教育投入占比最高的國家。在2013年財政預算中,沙特政府的教育和培訓支出高達544億美元,占全部政府支出的25%,同比增長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