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求職意向,并不代表用人單位就招聘到了合適的員工、求職者找到了滿意的工作。3000多名高校畢業生,約三分之一有求職意向,由此不難看出,就目前而言,崗位不僅沒有飽和反而有剩余,“有業不就”現象普遍存在。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這樣一種局面,究竟是就業難,還是擇業難?18日,記者參加了濮陽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雙向選擇”交流會,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調查。
崗位設置和人才供需“兩極化”嚴重
“你是什么專業的,對我們提供的崗位有沒有興趣,填個信息吧?”在記者穿梭于各個展位時,不時聽到這樣殷切的話。得益于招聘方的“提醒”,記者便嘗試著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中文專業)尋找合適自己的崗位。然而,逛完一圈之后,記者發現,適合自己的僅有網站編輯、企業文員類的崗位,且崗位數量寥寥可數,選擇面較窄。
據記者了解,今年參加“雙選會”的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中,專業技術崗位、服務業崗位、銷售崗位較多。總體來說呈現“兩級分化”的現象,即專業性較強的崗位很多,低門檻的服務類崗位也很多,一面是高技術含量,一面是低門檻,專業性要求不是太高、普通高校畢業生都能勝任的“中端”崗位則少之又少。如果一名高校畢業生專業性較強,那么他的“擇業”面很大程度上就會集中在低門檻的服務類行業所提供的崗位上。事實上,很少有畢業生會在一開始擇業時就去選擇服務、銷售類崗位。
今年6月份,市人才中心向記者提供的“2013屆報到畢業生專業情況統計表”中顯示,我市高校畢業生專業選擇存在“扎堆”現象。當年,到市人才中心報到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共5718名,涵蓋41個專業。其中,管理學專業人數為923名,醫學專業人數為762名,計算機類專業人數為554名,藝術類專業人數為541名,以上4個專業總人數為2780,約占當年報到畢業生人數的一半之多。就我市人才市場需求來看,供大于求。
另一方面,我市熱門的就業行業卻缺少專業性人才。2012年,我市的十大熱門行業的前兩名是貿易、批發和零售類人才,以及石化類人才。但是,和這兩個熱門行業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卻少之又少。以石化類專業來說,我市2013年化學類報到畢業生僅有80名。
就業與否取決于擇業的態度
“雙選會”上,求職者來來往往,都有著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找到一份工作,但他們又有所不同,那就是對崗位的選擇性不同。“我想找一份教師的崗位。”“我想找一份高薪的崗位。”“找一份工作,先干著。”在記者采訪中,不同的求職者有著不同的心態。很顯然,不同的心態下,他們會有著不同的求職結果。
小劉,22歲,省外一所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我是教育學專業,想當一名老師,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崗位。”“雙選會”現場,小劉對記者說,倒是有幾家學校招聘教師,就是不太合適。“為什么不合適?”記者當即向小劉提出了問題。“你看吧,有兩家學校是公立的,可不在市里;有一家在市里,但是所私立學校,而且我也沒聽說過那所學校。”小劉回答道。
或許,和小劉有著同樣心態的不在少數,在談到工資、前途之前,僅憑工作地點和用人單位性質這兩個點,就已經pass掉一份工作了。
小王,23歲,省內一所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播音主持專業。記者見到小王時,她正在一家個體企業展位前填寫資料。小王對記者說,當時學播音主持專業是出于喜愛,但畢業后找工作時才發現,對口的工作真的很難找。“我應聘的是公司文員,先干著再說吧,怎么都比在家閑著強,也算積累些工作經驗。”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態,小王和用人單位達成了意向,接下來等待小王的則是面試。
“說實話,員工好招,人才難招,優秀的專業人才要么很大一部分流失外地,要么就是求職者自恃過高,還沒有做出多大貢獻,就已經在考慮待遇和位置的問題。這山望著那山高,難以俯下身子做事。”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建議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要改變求職心態,不要眼高手低,就業不難,難的是求職者對于擇業的態度。
企業需降低就業門檻
多為求職者提供實習崗“要求有工作經驗的單位很多,這對于我們這些應屆畢業生來說不占優勢。”學習會計專業的小吳對記者說,畢業前,自己曾嘗試去一些公司應聘,但屢屢碰壁,不是自己學業不精,而是被“有工作經驗”堵住了就業路。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是話說回來,我們招人是因為急需這一崗位的員工。一方是有經驗立即上崗,一方是沒有工作經驗,我們還需要花時間去培養,你說哪一方更吸引人?還有個問題就是,一旦培養好了,他跳槽了,我們怎么辦?”一家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說出了他們的考慮和擔憂。
有市民認為,用人單位要有長期的人才招聘計劃,不要等到重要崗位員工跳槽后才意識到需要招聘員工,在平時就要考慮人才儲備的事情。“像德克士、肯德基這樣的連鎖企業,他們平時就設有‘儲備干部’這一崗位。我市的一些企業也可以采取類似的方式,多為求職者設立‘實習崗’,給他們學習進步的機會,也給企業儲備人才。”求職者小岳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此舉既鍛煉了求職者,給了他們學習、就業的平臺,也滿足了用人單位想要有工作經驗員工的要求,何樂而不為?
就業,被稱為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開展得如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作為社會經驗匱乏的高校畢業生不妨俯下身子,以“先就業、后擇業”的態度,立足于實際,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尋找自身定位,在就業、擇業問題上,站著工作,永遠比坐著等待強得多。作為企業來說,應降低就業門檻,給求職者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還需要引進專業性人才,填補我市專業性人才緊缺的現狀,以更好地為我市經濟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