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二戰時期在中非,意大利軍隊500多人奉命防守一個野戰機場。他們擁有堅固的混凝土工事,充足的彈藥,甚至還得到了兩門德國人支援的威力巨大的重炮。而進攻方的英軍只有400多人,甚至連像樣的重武器都沒有。英國指揮官對這次攻打戰斗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奇怪的是,進攻剛剛打響,意大利人就放棄了抵抗,打出了白旗。當詢問意大利軍官為什么投降時,對方竟然氣呼呼地說:“我們沒有撬棍,沒有辦法打開那些該死的彈藥箱!”
真的是撬棍問題嗎?一個組織日常管理設計的嚴謹程度,好比封閉的彈藥箱就應配備開箱的器具;比如:一個組織日常管理執行的精細程度,好比戰前不斷檢查武器的完備程度;再比如:一個組織面臨異常管理時的意志力,和繼而的創造力,好比彈藥箱打不開時,有沒有不服輸、不慌亂的勇氣和士氣,以及非常規迅速打開彈藥箱的智慧,這個智慧,就是解決問題的智慧。
多一點欣賞,就少一點挑剔;多一點尊重與鼓勵,少一點批評與指摘。員工、干部與老板,都要學會互相容忍、忍耐、寬容。發現問題是政績,直面問題是責任,研究問題是進取,解決問題是能力。誰能對企業來負起更多的責任?不是敷衍塞責、毫無主見、唯唯諾諾的人,而是那些能夠自我激勵,自我動員,自我促進,大膽變革,追求持續發展的員工。換言之,企業需要大量忠誠主動、創新求變、追求卓越的“領導者”:他決不會坐等老板的出現,并等待他人來把一切安排好,他會為自己安排,也會自己去安排,自己去解決問題!
現代企業中,老板可能會欣賞你的性格、能力、水平,但最終還是以結果說話的。一個優秀的員工不在于他表面上看起來多么精明能干,不在于他解決了多少問題,也不在于他說了多少豪言壯語,關鍵在于他工作的成就和結果,能否讓老板拍案叫絕。在一個企業中,業績是考核員工的唯一標準。唯有業績才能體現一個員工的價值。聰明的員工,從來不會夸夸其談,也不會怨天尤人,遇到問題,他們懂得用結果證明自己。
小楊在一所很普通的大學讀計算機專業。大三那一年,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進入一個大城市的一家科研機構實習。剛去的時候她干坐著,上司看她可憐,就交給她一個工作任務,說:“三個月內完成就行,到時給你一個實習鑒定。”接下來的三天里,她幾乎住在單位,然后完成了工作任務。第四天上午,當她告訴上司任務已經完成時,上司嚇?一跳,對她刮目相看,又給她幾個任務,并且規定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而她居然提前完成了。實習結束,上司沒多說什么,但不久卻徑直到她的學校點名要她。這之前,機構的上級部門很奇怪:我這里有好幾個品學兼優的研究生,你都不要,卻非要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不是開玩笑吧!“不開玩笑,因為她給我的永遠是結果。”那個領導說。
從以上案例可知,優秀的員工,是最擅長解決問題的員工。只有勇敢面對問題,才能發我們潛藏的力量,喚醒我們麻痹的問題解決智慧。面對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對問題負責,勇敢地面對問題,開動腦筋解決問題。我們每個人,在公司里存在的作用,存在的必要性就在于: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去解決了多少個這樣的問題點。個人功能的大小,個人作用的大小,就在于我們能夠解決多少個這樣的問題點。能力的大小,實際上是我們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小。解決自己的問題點,影響別人,領導別人,要求別人去解決各種問題點,則是一種提升,是一種更高一層能力。直接、間接的要求人,領導的人越多,并且能督促別人去真正“做”事了。你的作用,你的能力就越大。
海爾管理有一句話:管理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現實工作中,往往都是一些是“知”的人。“講”的人太多,行的人太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一個“行”的人,對于你的公司,對于你個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事實上,管理者的能力體現在哪里?管理者的能力就體現在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上。管理者解決問題越多、越好,那么管理者的能力就越強,價值就越大。“能力與解決問題是成正比的”。先看一個案例吧:煙草大王的冰糖橙。
褚時健,曾經的中國煙草大王,他把玉溪煙廠由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廠發展成為全球聞名的煙草品牌帝國。18年為國家累計貢獻利稅1400億,僅僅"紅塔山"一個品牌,在90年代為國家創利稅800多億元。還是他,1999年因經濟問題被判無期,另一個人生從這里開始。2002年,保外就醫后的褚時健承包了2400畝荒山,種起了橙子,這一年他已經75歲。8年后,83歲的褚時健創出了自己的品牌――云冠牌冰糖橙,實現了從紅塔山香煙到品牌農業的第二次飛躍。
讓我們來看看褚時健的云冠牌冰糖橙是怎樣得來的:一開始,褚時健種的橙子,產量低是個大問題,兩千多畝地,一年下來只收14噸。賠慘了。褚時健已經還清了剛開始承包荒山時朋友借給他的1000多萬巨款。他當時問朋友,如果我種橙子賠了怎么辦,朋友說,我們相信你,你做什么成什么。
首先要解決產量問題,解決產量問題,就是解決生存問題,目前我國絕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僅僅才過了這一關。第二年,褚時健試著在夏天把橙樹多余的葉子剪掉,以減少對果樹營養的消耗,結果很順利的就收獲了三四百噸果子。量的問題解決了,他又把注意力放在了改善果子的口感上,相比之下,許多企業比起褚時健所下的功夫差多了。
褚時健和他的老伴見橙就買,那時候錢也緊張,有時買一個,有時買兩個,買來以后在家里切開,包括他們自己種的,一路擺開,不說誰是誰的,讓大家吃。吃完以后都要評價,這一盤最好吃,那個是酸的,這個沒味,那個皮太厚了,這個渣太多了,那個核太多了……
吃著容易,種出來難。解決橙子的口感頗費功夫。當時褚時健的橙子是低酸品種,酸倒是不酸,就是味淡。請專家研究,也沒有給出準確答案。褚時健自己試著找原因,他的橙子全是新樹幼樹。對幼樹一慣的做法是大施氮肥,叫它長枝條,長樹體,他想,我們一直到現在是不是氮肥過多了。第二天,他把氮磷鉀以及其他元素算出個標準來,按照0.8:0.7:0.6的比例配下來,經過了幾番嘗試,果子的糖分終于達到了讓褚時健滿意的程度。
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大家反映果子很容易爛掉……他老伴說,每一年都有事。今年是皮子太厚了,明年又是酸了,后年又是軟掉了。土壤問題,肥料問題,澆水問題,蟲害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在經過了六七年的摸索,直到2009年,果子的--產量和質量才真真正正好起來了,褚時健本人也從一個對種植橙子毫無經驗的人,變成了橙子專家。褚時健把他的橙子命名為“冰糖橙”,這是一個全新品類。
當我們陷入價格戰的泥沼,而無可自拔的時候,我們是和競爭對手死磕到底還是想辦法抽身而出,從另一個角度和它進行較量?在英文里有句話,是說上帝每制造一個困難,就會同時制造3個解決它的方法來。所以,世上只要有困難,就會有解決的方法。而且“方法總比困難多”,只是你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而已。
筆者建議每一位學員先想好你要達到的目標結果,然后沖著結果去做,這種實用的方法,聽起來簡單而普通,但很少人在做事時能堅持使用。許多銷售人員制訂了銷售計劃,并很努力的去推銷,但在推銷的過程中滿腦子想的是對方拒絕怎么辦,對方提出的各種難題如何回答,卻沒有先把好的結果始終裝在腦子里。這就導致了許多人盡管很努力,但效果不是很好。
總之,當你怎樣去面對這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之時——是怨天尤人、怨老板、怨同事、怨客戶、怨工作太難、怨報酬太低——還是積極面對主動想辦法來解決這些困難??有一句話叫作:“人生出來就是為了克服困難而來的”。在課程的最后,最后將這句話送給每一位學員,希望各位克服困難,解決困難!擔當問題,解決問題!
來源:價值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