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如果去除性別差異,工作和家庭是一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兩個內容,它們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人生的幸福指數。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婚姻和職業似乎都帶有很強的偶然性。如果說婚姻是一種緣分,那么職業選擇很大程度上也有命運所致的成分。特別是在一個社會的轉型時期,行業的興衰更迭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職業幸福感,跳槽、轉行、跨界成為了一個社會普遍現象.(關注濮陽人才網微信號:m.pyrc.net)
就目前中國國情來看,職業還只是人們謀生的一個手段,談不上幸福不幸福。“每個職業都有每個職業的特性。沒有最幸福的職業,只有最合適的職業。”從“幸福”到“合適”,這樣的一種擇業觀,也許是一種值得點贊的理性。但是,也許也是一種無奈的丟失。
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才是幸福
在中國,職業與社會地位一直有著密切的關系。古代“士農工商”等稱謂,既有職業的意思,也有社會階層的屬性。而在今天,收入水平正成為衡量職業價值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前不久,馬云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特別提到:隨著改革開放和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原來最臟、最苦、最累、最窮、最底層的農民,正在日益變成最幸福的職業、最幸福的人。因為,互聯網可以把城市生活中的一切帶到鄉村,但卻不會把鄉村的山清水秀帶到城市。于是,農民們可以在城里人享受不到的山清水秀中,盡情享受城市的一切。
這種說法顯然是一種激情的暢想,或者說是富人階層的高端談資。落實到實際的職業選擇上,很少有人會心甘情愿做一個農民。在本刊的問卷調查中,針對“什么職業最不幸福”這個問題,選擇最多的就是“低收入體力勞動者”,包括農民、工人、環衛工作者、的哥等。除收入不高之外,勞累、工作時間長、不受人尊重也是重要原因。絕大部分人之所以投身這些職業,是因為“不得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份由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接下來的20年內,三分之一的工作將很有可能會被機器人所取代,其中,低薪工人最有可能會被取代.(關注濮陽人才網微信號:m.pyrc.net)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坊間流傳的一句話最為貼切:幸福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
愿意抱“鐵飯碗”的人,越來越少了
在很多老人的眼中,“鐵飯碗”還是比較靠譜。曾經有一個“公眾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職業”的調查,顯示公務員、教師等相對穩定的職業名列前茅。
而在調查中,回答“什么職業最幸福”這個問題時,只有5%的人選擇了公務員。這可能與我們調查的受訪者中年輕人居多有關。
2013年,在廣東省幸福指數的調查中,公務員的幸福指數最高。主持此次調查的華南理工大學政府績效評價中心主任鄭方輝介紹原因時說:“公務員是有保障的群體,可預見性強。”
但在調查中,被調查的基層公務員只有37.8%的人們表示對職業滿意,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壓力大,工資低,不能實現自我價值。一些人甚至表示,非常后悔當初在公務員熱潮中擠進了這條船。
近八成人們所從事職業與夢想無關
在職業夢想的調查中,現實職業和夢想之間的合拍度非常低,只有22.5%。近八成的人們從事著與兒時夢想不相符的職業。這一方面源于兒時夢想的相對單一,另一方面也說明,現實生活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擇業價值觀。尤其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活下去和活得更好幾乎取代了曾經的一切夢想緣起,收入的高低成為人們“喜歡”的主要因素,始終堅持兒時夢想的,非常稀少。
從職業幸福感的調查中也能看到這樣的因素。近一半的被調查者將幸福感歸結于個人心態,認為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幸福。這種看似理性的選擇,實則也體現出在更感性的夢想層面,人們考慮得相應較少。教師職業被超過一成的人們看好,突出原因竟然是這個職業有一個寒暑假。
在最不幸福職業的定義中,“看個人心態”的隨遇而安者超過兩成,將“喜歡”與幸福掛鉤的超過一成。“看人臉色,心累”是銷售行業不幸福的主要因素.(關注濮陽人才網微信號:m.pyrc.net)
值得注意的是,有3%的人們認為醫生行業最不幸福,因為充滿了“負能量”。而在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中,當初選擇這個行業的主要原因,是治病救人的夢想。正像一位被調查的醫生所說:“當初覺得這個行業充滿正能量,誰知卻是天天接觸負能量。夢想太容易被打碎了!”
職業的幸福感關系到每個人的幸福感,而每個人的幸福感,就是這個社會的幸福感。職業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是這個社會生活壓力和個人幸福的具體表現,如果更多的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夢想,整個社會的幸福感才會真正提升http://www.x771001.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