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囧所蘊含的矛盾意義一樣,原意是“光明”,卻因為字形的表情符號,被賦予了郁悶、灰暗、尷尬的含義。這也是很多中國品牌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大沖突,有的奔向光明,有的墜入黑暗。
囧的背后,是一股巨大的網絡力量的崛起,傳播力量的變化,以及社會消費形態的巨大震蕩。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品牌2.0,他們采取了打破常規的模式,以及更為創新的模式打造品牌,不依賴傳統的、強制的“推”(PUSH)力,比如廣告轟炸、營銷轟炸,而是采取了更自由、非主流“拉”(PULL)力,比如互聯網、口碑、體驗、粉絲營銷等。
這種網絡營銷力量強大,破壞性也很強大,以至于那些靠著小詭計、小聰明、小伎倆獲得暫時成功的人,甚至成了業界標桿。正如一位哲學家的提醒,“狡猾的小聰明并非真正的明智。他們雖然能登堂卻不能入室,雖能取巧并無大智。靠這些小術要得逞于世,最終是行不通的。”
這是我認為必須警惕的品牌2.0詭道:
警示1:警惕那種過分依靠網絡推手的硬炒,甚至發展成網絡營銷暴力。對很多品牌人士而言,網絡推手并非新鮮詞匯,這些推手甚至總結了一些新規則,比如“三軍”作戰模式,一路叫“空軍”,負責起一個好的標題,一路叫“水軍”,負責對一個帖子或話題進行大量灌水,一路叫“炮軍”,負責唱對臺戲,以炒作一個話題。相信不少品牌,包括一些大品牌,都用過一些網絡推手。
看一個負面案例:王老吉。王老吉因為捐款一個億,被某網友發布用購買來“封殺王老吉”的號召,后來被查明,這一事件正是靠網絡推手的推動,很多不同論壇上頻繁跟帖贊美王老吉的IP地址“都是重復的”,很多論壇用戶是“5月18日以后才注冊的”。事情經過曝光后,對王老吉也形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不過這種負面沒有上升到嚴重危機的層面。
但是,另一些品牌就沒這么幸運了,從三鹿媒體保護費、華碩陷害門、楊元慶被曝離職等,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加入這個玩火的隊伍,并把網絡營銷當作一種惡意攻擊競爭對手的一種策略。歷史的經驗表明,中國企業非常善于抓住一些新的傳播方式,并把它迅速放大,也把這種品牌營銷的善和惡無限放大,先崛起的是這些玩火者,先死掉的也是這些玩火者。
警示2:警惕對囧的惡俗化,而缺乏對年輕一代的真正理解。囧是最近一年才熱起來的新詞,想起來很不可思議,“酷”成為流行詞匯還花了好幾年。但是,很多人只是把囧當作一種非主流、吃飽了撐著甚至是惡俗化的名詞,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洞察到囧流行背后的意義。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