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最根本的命題:為什么大部分人在投資領域注定失敗?
我會這樣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你在其他領域的成功,導致了你在投資領域的失敗。
對于企業家群體,尤其如此。
企業家群體往往是在自己的領域特別成功的一批人。他們對于自身過去的成功經驗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和路徑依賴。
不幸的是,這卻成了他們在投資路上成功的絆腳石。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朋友,經營實業很成功,但是在股票市場,卻成為了持續的輸家。
勤勞不一定成功
在過往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建立了自己的“成功模式”,進入投資領域之后,自然而然就會把之前的成功模式放到投資上來運用。
而這恰恰是很多人失敗的核心原因。
因為——投資成功的規律,跟其他很多領域的成功規律恰恰相反。
讓我們來看一個關于“勤奮”的例子。
在絕大部分領域,你的最終業績是你勤勞程度的函數。
比如,如果你是種地的。一個勤勞的農民的收成,一定會比一個懶的農民好。
比如,如果你是做銷售的。一個勤勞的推銷員,業績一定會比一個普通人好。
比如,如果你是記者。一個勤勞的記者,一定比一個不愿意跑腿的記者的文章要好。
這樣的事例可以舉出成百上千。
但是,在投資領域卻不是這樣的。
你勤勞地跑公司調研,甚至見到了一般人都見不到的董事長。結果被董事長狠狠地忽悠了。
你勤勞地做交易,想要抓住每一個波段。結果卻是抓住了每一次虧損。
你勤勞地選股票,換股票。結果還不如那個一直持股不動的人賺得多。
好吧,那你一定會想,既然勤勞不一定帶來好業績,那么我反其道而行之,我懶總可以了吧?
當你刻意地變得懶得看報表,懶得調研,懶得選股之后,結果你發現業績依然沒有改善。
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不是說勤勞無用。而是,勤勞與業績的相關性,在投資領域變得非常不確定。
它有時候有用,有時候沒用,有時候起反作用。
這就麻煩了。
如果你把投資業績看成一個函數,當你想找到與投資業績有確定性關系的要素時,環顧四周,你發現很難找到。
比如,勤勞不一定有好業績。你可能由于太勤勞,沒有把一只真正的牛股拿住。
比如,四處打探消息不一定有好業績,因為可能你打探到的大部分都是市場的噪音。
比如,拼命看書也不一定有好業績,可能某本書正好誤導了你。
很多在其他領域非常確定的成功要素,在投資領域都變得非常的不確定。
還不僅僅如此。
兩個相反的定律
在《優勢投資法則》這本書中,我總結出了人生的第一定律和投資的第一定律,結果發現,這兩者居然恰好相反。
我總結的人生的第一定律是:預言的自我實現。
你去觀察古往今來能夠建功立業的人,遠大志向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什么中國儒家特別強調志向,這是有道理的。
人生要講志向,企業要講愿景。
因為立志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建立自我預言的過程。
而養志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向自己重復這個預言,以至進入某種半催眠的最佳狀態。
有句古話說得好,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意思是說,志向一定要定得高一些,這樣最后哪怕打個折,也能混得不錯。
如果一開始志向就很卑微,那你這輩子就沒希望了。
而我總結的投資第一定律是:預言的自我否定。
投資中最危險的事就是你的預期太高。
如果你看過本書前面的“冠軍魔咒”系列,就會對這點深有體會。
一旦你預期太高,你就會為了達到這個預期而去冒險。這種冒險也許有幾次能夠讓你獲利,但是長期來看,一定會導致你走向失敗。
過高的預期和欲望,會讓你偏離自己的交易系統和框架,出現“欲望導致的變形”。
所以,在投資領域,預言是最危險的東西。一旦你給了自己一個預言,你就開始
走向它的反面。
看到這里你應該發現了:以上兩條定律都很牛逼,卻剛好相反。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