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張高峰
今天你毀約了嗎?
大四女生小惠說,最近同學見面,流行這樣問候對方。因為這讓人更有面子。
這導致就業協議書也被炒成搶手貨,有應屆畢業生拿到網上熱賣。但高校就業部門提醒,大學生私自毀約可能被列入“黑名單”。
找工作難,毀約卻成時尚
今天你簽了嗎?
為找工作而焦頭爛額的大學生,一旦簽下就業協議,才算是吃了定心丸,不用再為就業發愁。
但大四女生小惠這兩天犯難的事兒是要不要毀約。
上個月,她和焦作一家用人單位簽了就業協議,但還沒就業,她就想“跳槽”了。
“當時真是太沖動。”小惠雖然早早有了“下家”,但離上班時間還有半年,閑來無事,她又逛了幾場招聘會。再次被一家單位相中后,她猶豫了。
小惠說自己這叫“騎驢找馬”。但找到“馬”了,要不要毀約,把“驢”扔下?
這樣的情況,在小惠身邊還有一些。“班上有個男生,已經挑明要毀約了,用人單位還在考慮放不放行。”小惠說。
在就業形勢一片吃緊的當下,“小惠”們反倒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今天你毀約了嗎?小惠語氣中不無得意:“現在大家見面都這樣問。”
一紙就業協議,叫賣數百元
已被用人單位相中的“小惠”們若想“跳槽”,需要解決一個問題:拿到一份學校下發的空白就業協議。
這并不容易。
就業協議書一式三份,學生個人、用人單位、高校各一份,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發,數量上有規定,每人只能得到一份。于是,網上叫賣就業協議悄然流行。
記者在西祠胡同的各大高校討論版上發現,“本人誠心轉讓2010年‘三方就業協議’,有意者聯系”之類的帖子,比比皆是。
并且賣得不便宜。簡單的一紙協議,價格數百元不等,有賣200元的、300元的,甚至還有人直接標價800元。
發帖人無一例外都是高校的大四學生。其中一個帖子說:“就業單位對組織關系不做要求,不需要簽訂三方協議,愿意低價轉讓。”
不過,一署名“飛黃達人”的跟帖者表示,學校太在乎就業率了,你要堅持毀約,只要用人單位不追究,老師肯定會幫忙再給弄一份協議的。
頻頻毀約可能被列入“黑名單”
“就業協議對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雙方都有約束,學生一定要妥善保管,慎重使用。”鄭州航院就業指導中心的杜老師介紹,一旦發生毀約,毀約方需要向對方支付一筆數額不小的毀約金。
這本身是對大學生就業的一種保護措施。但實際的操作中,往往畢業生主動毀約的情形更為常見。
省會一所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表示,對這樣的學生行為,雖然校方會勸說甚至批評,但最后無一例外都會放行,“畢竟學校也希望學生能有更好的單位可以去。”
中國石油大學講授人力資源管理的老師陸雅莉為此專門撰文指出,大學生毀約的行為直接損害了用人單位的利益,更影響學校的整體形象,而學生本身的信譽度也會大大降低。
“大學生就業市場供求本就失衡,毀約行為更加劇這種不平衡,對尚未就業的大學生很不公平。”專業就業報刊《1+1人才資訊》的總經理劉淵表示,這種行為可能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用人單位來年不再對這所學校的畢業生感興趣。不過,記者了解到,已經有高校對就業大學生的毀約行為采取措施。
中州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就明確表示,多次私自毀約的畢業生,將被列入“黑名單”,必要時學校將告知新用人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