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外企白領、骨干、精英),最近有了新昵稱——“杜拉拉”。原因是,從小說到話劇,《杜拉拉升職記》一路受追捧。近期上映的徐靜蕾版電影 《杜拉拉升職記》,更讓“杜拉拉”熱升溫。 影片中的“杜拉拉”,南方女子、姿色中上,沒有特殊背景,受過良好教育。在外企歷經8年磨練,從外企行政助理做起,最終坐上全球500強公司HR(人事)總監交椅、月入25000元。 “她的故事比比爾·蓋茨更值得參考!”一家網站調查顯示,67.3%的受訪者“為了學習職場生存術”而看《杜拉拉》。更有單位組織員工集體觀影,“學習取經”。
也許是因為社會競爭激烈,不知何時起,職場有了許多殘酷的形容。在一些人眼里,職場就像 “江湖”:“辦公室里只有兩種人,大俠和蝦米。 ”你要比別人生存得好,就唯有當“大俠”,讓別人去做“蝦米”。還有人看來,職場充滿“陷阱”:“你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小心。 ”不聰明的人,最多笨拙一些,事情做得差一些。而在職場上,這不是很大的罪過。但不小心就隨時會觸犯到別人的利益,犯下得罪人這個職場大忌……
于是乎,職場“厚黑學”、職場“潛規則”開始流行于世。 《你不可不知的職場潛規則》、《職場關系的真相》、《浮沉》、《出人頭地》等等,職場讀物出一本火一本。筆者在國內某知名圖書銷售網搜索發現,“職場小說”類圖書有539種、“職場潛規則”類圖書有206種、“職場厚黑學”類圖書竟也有25種。打開電視,各家衛視里,《上班這點事》、《職場故事》等節目也擁有大量擁躉,收視率長紅。難怪乎,《杜拉拉》甫一上映,眾多職場人士趨之若鶩。據說,首日票房就高達850萬元,各地影院晚上上座率平均達到70%以上,遠超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
然而,看完《杜拉拉》,觀者不難發現:和身邊的許多“白骨精”相比,“拉拉”沒有咄咄逼人的性格,也不阿諛奉承上司;不是“野心女”,但卻充滿責任心;“拉拉”勤勤懇懇、奮發向上,有著自己的追求和想法。當被不同的人問及 “為什么這么拼命”時,“拉拉”常說:“努力才有成功的機會,不努力連機會也不可能有。 ”“拉拉”踏實肯干,面對別人不肯干的苦活、累活,她主動承擔;“拉拉”心存追求,通過考試培訓拓展職業技能;同事之間相處,“拉拉”也有禮有節……
觀完影片,有人評價《杜拉拉》是偽職場手冊,“拉拉的升職太理想化”、“像‘灰姑娘’的童話”。但有一點可以慶幸,《杜拉拉》不是職場“厚黑學”,而是“一個樂觀積極、奮斗勵志的成功范本”。 《杜拉拉》之所以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職場人士的某種精神需求。有調查顯示,38.8%的受訪者 “在杜拉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50.2%的受訪者“被她獨立奮斗的精神打動”。對此,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一位副局長給出評價:“杜拉拉出現很及時”,在高強度的都市密林生存法則中,“體現了日益突出的文化價值觀”,可謂中肯、有深意。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