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個月能掙1700元,比我掙得多得多!”3月18日,開縣鎮安鎮永共村的張里順又一次把兩位老鄉送上了開往重慶西永園區的大巴車。作為村委會主任兼勞務經紀人的他,在今年春節前后,已向開縣、重慶和沿海地區企業輸送了39人。
不僅僅是張里順,在重慶,越來越多的勞務經紀人活躍在田間地頭。來自市勞務辦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完成萬名經紀人培訓計劃,他們或兼職、或專職,正在“領跑”百萬勞動力轉移。
“以前政府組織大規模勞務輸出,不但支出成本大,并且擠占了大量的公務資源,效果不甚理想。”市人社局勞務處處長唐繼邦介紹,為此,近幾年來重慶大力培養勞務經紀人,尤其是去年就業形勢好轉后,為實現就業信息的無縫對接,提出一個行政村一名經紀人的培養計劃。“這些經紀人和村民彼此了解,彼此信任,信息溝通效率高。”
張里順是培養對象之一。去年10月,他參加了20天的免費培訓,掌握了勞務派遣業等8種相關業務知識后,正式上崗。在隨后的農民工返鄉高峰中,他每天走家串戶,第一時間出現在返鄉農民工的家里,摸底掌握外出農民工的區域分布、技能特長、返鄉意愿以及對工作時間、勞動報酬、保險福利等方面的要求。
“有時候,一天要走二三十戶人家,嘴巴都說干了。”張里順回憶,他拿著鎮里送來的招工信息,一一與農民工的就業需求相匹配,然后把他們推薦到“高工資、有發展空間”的崗位上。雖然那段日子很累,但仍是“名利雙收”的活路。他說,一方面,幫助村民找到好工作,他作為村委會主任的威信有所增強;另一方面,政府也給予他20元/人的工作經費以及成功輸出就業的獎勵。
勞務經紀人游走在農村,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的提供者,他們還將組織當地農民工有序、健康就業,從而建立起規范的勞務市場,減少勞務糾紛。
南川興隆鎮金花村“村官”李倩穎,也是一名勞務經紀人。春節后的一個星期,她把返鄉農民工組織起來,開了兩次維權培訓會,“要讓大家知法懂法,更有效地保障自己的權益。”有一次,她了解到村里一位姓李的村民在工作中被彈出的小鐵管砸傷了眼角,立即建議村民去找單位報銷。“這是工傷。”她說。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市農民工共創造勞務收入548.6億元,人均6454元,折算成農民人均勞務收入2357.6元,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45.3%。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