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常說“金三銀四求職忙”,剛剛過去的三四月份是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黃金期。經歷了“金三銀四”的求職潮,大學畢業生們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嘗試。是盡快簽約一份工作,還是再等等看?是給別人打工,還是自己當老板?現在大學生畢業后有了更寬泛的選擇與機會。很多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了規劃,愿意花時間等待和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記者采訪了一名正在等待觀望的高校應屆畢業生,也跟已經簽約和正在創業的畢業生聊了他們的職業故事,并邀請有關專家為畢業生求職解惑支招。
人物:中山大學 2007級公共傳播系本科生榮浩,現在他還沒有確定自己的就業去向,一直在觀望等待。
不為生計隨便簽約
記者: “小榮,現在有沒有確定畢業后的工作去向呢?”
小榮:“目前還沒有,還想觀望著看看,對比一下不同的工作,給自己多點選擇吧!如果遇到自己很中意的工作,就會努力爭取。”
記者:“嗯,往年畢業前夕都是畢業生簽約工作的高峰期,而你為什么這個時候仍選擇觀望呢?”
小榮:“其實,工作對于不同人的意義是不同的,有的人只是把工作作為解決生計的一種方式,這類人找工作的態度會比較隨性,也比較容易確定自己的畢業去向;但有的人,把工作當作是人生選擇中的重要部分,自己往往擁有明確的職業理想和規劃,因此不會隨隨便便找份工作。而我之所以選擇觀望,是因為手上已有的工作機會都不是讓自己很滿意。”
工作要和職業理想對接
記者:“嗯,目前手上已經拿到幾個工作機會了?”
小榮:“已經收到兩份工作錄取通知。一家網絡公司的市場策劃職位,一家媒介公司的媒介助理職位。這兩個職位和我的專業很對口,但和我個人的職業理想有距離。”
記者:“你的職業理想是什么?”
小榮:“我非常想成為一名財經記者,很希望可以到國內知名的財經類媒體工作。”
記者:“嗯,所以在求職的過程中,你更多的是在擇業,而非就業。”
小榮:“是的,我覺得求職本身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我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與能力來挑選自己的工作,而如果心急地草率簽約,就是‘被就業’!”
觀望是優秀大學生積極的等待
記者:“既然談到‘被就業’這種普遍的心理,你覺得哪些畢業生會持有‘觀望心理’呢?”
小榮:“像我這樣的有點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普遍持有這種‘觀望心理’。我們的自身條件和綜合素質都很優秀,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愿隨意接受一份工作,會不斷尋找和爭取自己向往的工作機會,來逐步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記者:“這樣看來,‘觀望心理’更像是一種優秀大學生特有的求職心理啊!”
小榮:“呵呵,也不是。很多人認為‘觀望心理’是被動消極的‘守株待兔’,其實‘觀望’是在觀察形勢,挖掘機會。盡量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去嘗試,來做出正確的選擇,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自身能力要與職業目標相符”
天津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周祿群主任說:“大學畢業生的求職心態和求職選擇呈現出多元化的形態,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進步而產生的。對每個畢業生而言,面臨著更多的選擇和機會,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同學不同的職業理想和個人選擇。”周主任建議仍在觀望的大學生,在擇業時要考慮 自身能力需與求職目標相符。每個同學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制定自己的求職目標,但是否考慮過自己的客觀條件和能力能否達到目標要求呢?是否已經為實現目標而提早做好準備呢? 這都是在等待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的。
就業者說 與其觀望不如騎驢找馬
人物: 積極就業的小冬,天津大學 2007級自動化系本科生。
就業故事: 大學四年的學習中,小冬發覺自己對自動化專業并不感興趣,卻對銷售工作情有獨鐘。大學期間,逃掉了不少專業課,卻旁聽了市場營銷系的多門必修課。轉眼間,大四到了,小冬和許多人一樣,加入了求職大軍。求職初期,小冬和許多畢業生一樣,滿懷著一份憧憬和一股沖勁兒,幻想著自己的白領夢。小冬的求職目標鎖定在世界500強企業的銷售職位。但在幾輪考核和篩選后,他未能順利過關斬將,最終被500強企業拒之門外。經歷了屢次面試的失敗,他發現進入大企業的門檻的確很高,更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于是,小冬降低自己的求職期望值,重新尋找自己能力適合的企業,憑借自己曾代理電子產品的經驗和專業優勢,小冬被一家民營電子公司看中,成為一名產品銷售專員。
求職感悟:小冬感觸頗深地說道:“屢次被500強企業拒絕后,我降低了自己的求職期望值,至少找到一份工作才是當務之急。在我看來,實現個人的職業理想,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要從基礎的工作實踐中積累經驗,一步一步分階段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不妨先積極‘就業’,日后再尋找‘擇業’機會。”
創業者說 創業不是無奈的選擇
人物:自主創業的羅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2007級法語系研究生。
創業故事:畢業前夕,羅拉和周圍的同學不同,她沒有忙著求職應聘,而是在為自己創辦的法語培訓學校忙碌奔走著。羅拉當初決定創業,并非心血來潮或是為逃避求職,創辦法語培訓學校的想法已經醞釀和籌劃許久。羅拉對法語培訓的市場前景進行了調查,發現存在市場“藍海”,具備市場準入的機會,畢業后剛好可以放手一搏。讀書期間,她曾長期在北京一家法語培訓機構擔任講師,對法語教學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多年在校學習和實習經驗,讓羅拉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如聘請培訓教師和吸引生源等,她自問為何不創辦自己的法語培訓學校呢?幸運的是,羅拉的想法和同系的幾個同學不謀而合,合伙創業,一拍即合!目前,羅拉和她的合伙人已經提交了公司注冊申請,各項籌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開展。
求職感悟:談及自己的創業心態,羅拉坦言:“我覺得解決就業的途徑還是挺多的,關鍵看每個人的觀念和心態。選擇創業不是求職不成后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我選擇創業,是希望自己學有所用,鍛煉自己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能力。而創業是一個讓我一步步去實現自我價值的開始,當然,創業前也需要進行謹慎的調查和客觀分析,不能盲從。”
準備充分才能有信心步入社會
周祿群主任認為,畢業生即將離開校園,求職是大學生走進社會的重要一步。因此,畢業生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去求職應聘,避免好高騖遠,拖延了自己進入社會的時間,影響工作經驗的積累。另外,創業準備要充足。創業需要年輕人的激情,但更需要謹慎的準備,比如:尋找可行的項目和資金支持,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和人脈資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