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以區域為例:
區域發展有瓶頸了,才有了總代老板請職業經理人的想法,老板與職業經理人一旦走到一起,對突破瓶頸的方式上,二者就會產生矛盾。
先看區域競爭的現狀:
走連鎖專賣的品牌,要在區域市場爭得排名座次,必須在某些地級市里有一些大店、強店,有多店,有密集的縣市終端布局,這是實力的象征,是服務的保證,也就能贏得顧客的認知度、信賴度與忠誠度。
一些跟進品牌的縣級市場前期根基不牢,進駐當地時間不長,硬件如門店位置、商圈地段等處于劣勢,經銷商普遍理念不高,只是一種近利的生意行為,管理不善,回款難。代理商的資金周轉就難免出現困難,在總公司的大店多店戰略下,在沒有做好門店生意的背景下,代理商搶灘地級市場哪里有資金呢!即使能在親友那邊融資,也不敢投入比縣級市場更難操作的地級市場。二來呢,資金被許多縣級客戶套牢后,回過來的資金很有限,頂多只能夠在地級市的B級或C級商圈開出單開間的小店,這樣的小店,總公司也不會支持了,即使代理商開出來了,由于這樣的店聚客能力小,進店率低,自然成交率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此小打小鬧,是不成氣候的。
直營店被認為是突破區域發展瓶頸的有效辦法,那么是在縣級市開自營店做強當地市場,還是在選擇地級市開直營店突破困局?
總代角色的老板一般是這樣想的:確實想整幾個自己的消化道,不想在加盟通路里那里求爹爹拜奶奶壓特價商品,倉庫里的特價商品在自己的自營店里還能賣出價格來,縣級城市開直營店雖然市場容量小,開二個到三個店,就可以快速得到市場地位,資金回籠快。地級市場商圈大,開五個店都不一定有市場地位,而且品牌培育時間長,投資回報期長,資金流慢,加上一些總代在異業投資,流動資金緊張,更需要從主業里面快速地套用資金,所以在地級市里開自營店,不符合總代既想穩住主業同時又想發展異業的初衷,也不符合總代期盼快速回籠資金的需要。
職業經理人一般是這樣想的:樹立一兩個地級市網點,用直營開路,多店樹牌,先不要考慮一年內賺多少錢,在局部區域把品牌做強,在一個商圈重復露臉就是名牌的體現和實力的象征,把這一兩個地級市作為人才的培訓基地、管理的復制源和品牌的形象點,征服加盟商,化解瓶頸因素,打開市場缺口,并勇往直前。職業經理人認為,通吃區域,想做好大多數市場,不如做強一二個點,并快速地復制出好市場來。如果在縣級市場開自營店,一是交通不便,二是做強的空間有限,三是只是作為消化道,常年多賣特價商品,沒有品牌形象,也就形成不了優質店的管理經驗,又如何征服更多的加盟商提升市場。直營就是做加盟商不敢做,承擔引領市場的責任,否則自營就失去真正的意義了。
老板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一直被管理者說東道西,最終不知是誰對誰錯,老板無情,對于市場投入,首先是個人的利益,為了私利,總代老板是最會一賴再賴的人,不少職業經理人在這老板這種無情的環境中不斷地磨練自己,懂得了深藏自己,為了得到那份薪水與獎金,學會了“拍和誣”,并堅持到底。把“政治斗爭”引進企業,大家在互相猜疑中你斗我算,分化對手,耽誤了決策的出臺,錯失了執行機會。
老板要的是結果,往往得到的是未果。職業經理人要的是授權,往往得到的是“屁個權”,直到最后老板與職業經理人話不投機半句多,老板和職業經理人從最初的相惜變成互恨,最終不歡而散。
當生意做到一定的規模,總代具有相對區域排前的市場份額以及擁有自己的區域市場地位后,企業成長的空間隨著市場的變化不斷增加,這時它需要的是一種適應自己企業發展的制度與文化,來調動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員工思想,在正確的理念支配下,聚合成一個強大的團隊,推動企業向前發展,否則,企業的內部文化將是另一種現象,在浙商隊列,家族式企業的現代化轉型成為他們發展的一個難題,甚至多半是步履維艱!
因此,當事必躬親走向有授權必要的時候,一定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尊重人才,肯用人才。不能用純粹意義上的勤快來剝削員工,榨干員工,喜歡拖和扣員工的工資和獎金。要知道在當今社會,這樣做,總代的誠信度大打折扣,壞名聲也會傳千里,結果往往會得不償失。職業經理人呢,要放下電腦與架子,多接觸實際,多站在老板的利益與發展相平衡的角度做些可見可知的事情來。
下沉到縣級市場,還是提升地級市場,關鍵在于老板與職業經理人的戰略一致,在此前提下,老板肯用錢,職業經理人盡其責,"錢責"相融對接,才會實現區域市場實質意義上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