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無可厚非。過去的私塾也要給先生送禮,但目的不一樣,私塾的弟子數量有限,送禮純粹是為了謝師,而且“禮”也都不是物質的賄賂,至少沒有考證說要賄賂老師照顧自己的孩子。家長與教師之間根本不存在什么禮尚往來,沒有物質禮尚往來的基礎。如今的送禮跟風,不僅把老師給害了,而且把一代新新人類的心靈也污染了!
尊師重教是一個社會應有的風氣,可是當“尊師”演變成教師節的一場“送禮大戲”的時候,家長、教師乃至更多的旁觀者都明白,這樣一種送禮的“風氣”,跟尊師一點關系都沒有,只是一些家長的庸俗化行為罷了。
新聞中,發帖的那位教師所說的話,的確反映了許多教師工作者的心聲,因為這些年每到教師節前后,我們總不難從各類媒體中看到諸多老師類似“放了老師吧”的表白。可惜的是,多年來家長們并沒有“放了老師”,送禮之風愈演愈烈。而遺憾的是,一些老師發出呼吁之時,難道真的一直不明白,真正要剎住這股風,最需要的是教師自己“放了”自己?
“何止是家長糾結于送禮,教師也同樣的糾結”。南京這位教師的帖子中,流露出對家長送禮的反感,直言教師尊嚴因此而丟失,坦陳絕大多數教師不會因為有無送禮而區別對待孩子,而占據帖子大量篇幅的,則是嘆息教師對這種風氣的無奈——正是這種所謂的無奈,很令外界不得其解——收禮的對送禮的說無奈,總讓人覺得不是那么真心實意。
帖子說,有家長找熟人托關系請教師吃飯,“不去,熟人要得罪了”;有家長往老師身上塞購物卡,“不接,抹了你面子”。這些官場中常見的場景出現在教師身上,人們一點都不奇怪,因為請客送禮無非就是這類招數。而人們奇怪的是,一些教師一邊要去吃要去收,一邊又呼吁請客送禮的人“放了老師”,難道拒絕那餐飯和那張購物卡,真有那么難么?事實上,熟人沒那么容易得罪,一些家長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因你不收禮就下不來臺的(對實在頑固的熟人或某些家長,抹一下面子其實也無妨),關鍵還是教師有沒有下決心“放了”自己。
在許多行業講究“熟人”、“面子”的不正常狀態中,一些教師工作者受到這類影響非常正常,但他們是看破這種風氣的淺薄、不高估這種風氣的所謂作用、抽身反對這種風氣,還是隨波逐流甚至加劇這種風氣的泛濫深化,大有區別。現在,教師現身呼吁家長不送禮,人們自然就會先行要求教師反求諸已,別把問題的兩個方面完全推到家長的那一方去。
從這個角度看,教師與其發帖呼吁家長不送禮,倒不如發帖呼吁教師工作不收禮。最為重要的是,一位高尚的教師,或者說一個高尚的教師群體在自己的崗位上,在本來并不復雜的送禮收禮問題上,對自己應該懂得言行一致的必要性,對學生、對社會應該謹記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教師本身就是下一代心靈的啟迪者,人才的培養者,作為一名教師,希望職業道德的你們“放了”自己。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