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渠道管理過程中,招商板塊的“選商”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商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后期市場的運作和成長。
一般情況下,品牌越大選商的機會越大,品牌越小能招到一個做的就謝天謝地了,哪還有權利選擇客戶,更多是出于被選擇的地步。
招商過程中,很多的銷售人員會急功近利,有錢便是娘,不管你各方面素質怎么樣,誰先打款誰做,誰首批打的款多做誰做,這樣一方面可以刺激潛在客戶迅速加盟,另外刺激潛在客戶多打款,可以多拿提成。
銷售人員更多的是“嫌貧愛富”的主,很好會考慮到市場持續的發展,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如果不現在壓款以后這市場還指不定是誰負責呢,商是我招的受益的不是我怎么辦?于是,很多銷售人員在招商一開始就抱著一口吃個胖子的心態。
基層銷售人員抱著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但是把控不好商的質量就是管理團隊的問題。銷售人員是所有職業中人員流動最頻繁的行業,這塊更多的說的是基層銷售人員,他們可能好高騖遠、急功近利,管理人員如果也是這種心態那就很危險了。
管理人員應該是一種廠家思維,招商就像女孩子找老公,是把自己的品牌托付給對方。在區域市場上,經銷商是主導,市場表現更多的是品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以在選商就像找老公一樣關鍵,應該清楚的看到對方是大款、精英、潛力股還是垃圾股,慎思敏行,看準了趕緊下手。
如果銷售管理人員仍然不是抱著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盲目的追求招商數量,完成招商指標,一些雜七雜八濫竽充數的商一網打盡,有的活半年,有的活一年,后期結果肯定是“前面招,后面死”,起初織好的網最后也是個破網。
我們總講網絡支撐銷量,其實這里面含兩層意思,網絡分為商的數量和質量,兩者必須都夠硬市場在有可能表現堅挺而不是疲軟。
做市場的很多朋友肯定認同這么一個觀點:一個市場成長起來80%是經銷商的功勞,廠家只占不到20%。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以促銷活動為例,你是不是經常聽到有的銷售人員抱怨促銷活動又失敗了,經銷商不配合等云云。以筆者之見,很多銷售人員的促銷活動操作水平不如經銷商,經銷商地處市場一線,身經百戰,知道怎么做,相比年紀輕經歷少的銷售人員自然經驗豐富,于是選的商他有沒有想法、思路、決心去做好活動就顯的尤為關鍵。筆者認為,只要選的商的素質好,商愿意去做,用心去做,廠家商家配合好,一場活動再差也至于虧本。再說促銷活動的目的又僅僅何止銷量去衡量呢?思路差的商確一般是僅僅通過銷量去衡量,認為“做促銷是找死,寧肯等死也不找死”,而好的商確是另一種思維“活動搞總比不高強,搞了就有效果,總比等死強吧”!同一件事情,一種心態積極,一種心態消極,心態決定狀態,心態差別萬千,
筆者認為,渠道管理工作中選商板塊還是要注重一下,尤其是在選商階段最好是由銷售人員上一層主管把一下關。
關于選商的標準,每個品牌的標準不一,但目標性是一致的,廠家都是希望未來的商能夠把負責的市場做起來,銷量可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