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復,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想用產品改變世界?”這是當時蘋果公司的副總裁戴夫•耐格爾舉著一杯透亮的自釀葡萄酒向他發出加入邀請。正是這句話點燃了李開復心中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夢想。他放棄了對終身教授職位的追求,做出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重要選擇。這次選擇也奠定了他今后的道路,直到后來加入微軟、Google世界頂級公司。因為他相信在每一個選擇背后都隱藏著一片新的世界。
他曾經有過想在中國創建一流私立大學的夢想,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而最后卻用另一種方式實踐了。從谷歌前大中華區總裁離職后,他創立了創新工場,為年輕人創業提供天使投資。50歲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如今,年過半百的李開復說他喜歡一位朋友的“不正規的回答”:是找到你愿意做到死的事情。今次重溫李開復經典語錄,感受這位青年導師的激情與智慧。
以下為李開復的經典語錄部分整理:
1、我建議1)不要雇用豬為員工,2)確定上樹是符合公司愿景和目標的,3)讓員工理解為何要上樹:把愿景、目標、上樹聯系起來,4)員工自動自發就會上樹。
2、今天和傳統中小企業家談創新:創新不僅僅是技術,更是1)模式創新(例如戴爾在PC生產銷售定制的結合),2)細節創新(例如蘋果ipod做減法、蘋果專賣店的樓梯等細節),3)品牌創新(例如蘋果專賣店和ThinkDifferent廣告營造品牌),4)跨領域結合(例如O2O利用互聯網低價傳播、移動定位幫助獲取用戶)
3、給去歐洲朋友的建議:1)歐洲邊界開放后,除了英國,犯罪集團四處擴散,2)坐飛機比火車略好,3)避免荒巷、小巷,4)結伴出行,5)隨時看好所有的包,6)不要和人搭訕,若被盯上繼續走路,7)貴重物品證件分散儲存,重要號碼加密存云端,8)萬一出事馬上報警(申請護照遺失需要報案證明)
4、內部孵化無法阻擋創業型公司,因為1)大公司戰略和政治因素,很難讓小團隊放手一博,2)大公司為了公平,無法提供足夠激勵機制給小團隊,3)最強的小團隊負責人渴望獨立自由,寧愿自己創業,4)外部數量遠遠多于內部,5)內部審批流程,礙手礙腳,6)創業成本達到歷史新低,因此創業機會達到歷史新高。
5、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自己的手機,最大特色都是:嵌入了自己的服務。建議他們推出自己手機時,少考慮自己有什么,多考慮用戶要什么。值得學習的是國外蘋果為了用戶需求嵌入對手谷歌的搜索、地圖、Youtube。如果沒有真正用戶第一的思維,巨頭也很難成功。
6、我一直認為“人生的時間是有限并不可變的,所以要有效率地用每一分鐘,不用好就是一種浪費。”但是,昨天一位曾經拼命工作,后久病康復的朋友說:“每個人的有效時間都是一樣多的,年輕透支了,以后就沒有了;年輕別太累,才可以細水長流。”你贊成那一種看法?
7、50歲知天命是什么意思?一位朋友說:“是找到你愿意做到死的事情。”這個不正規的回答我很喜歡。
8、“夢想=買房”誤導了一代年輕人,給了他們錯誤的奮斗目標(買房),而錯失了做自己真的想做、該做、愛做的事情的機會。
9、創新工場風險巨大嗎?雖然創業肯定有風險,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投資的項目失敗比例很低:1)2個關閉,但是人員基本全部被別的項目雇傭,2)2個被收購,包括剛宣布的百度收購魔圖,3)10個拿到VCA輪500-1000萬美元融資,4)剩下來還在奮斗中。
10、兩年來,總是有些人誤會創新工場是“幫助畢業生創業”。實際上,我們是尋找頂尖的有經驗的創業者,然后提供機會給優秀工程師(包括畢業生)跟隨著這些創業者創業。親身“經過參與學習”是最好的學習創業方法,尤其是跟隨著我們這批頂尖創業者。
11、有關畢業生高科技創業,我的建議:1)創業需要理解趨勢、匯集精英、實踐經驗,因此大學畢業不要主導創業,只能參加創業公司,2)最好遠在畢業前就尋找創業公司實習機會(無償亦可),因為也許創業并不適合你或你想象那樣,3)畢業時若想學習創業,最好到創業公司。到大公司學習能學技術但不夠針對性。
12、很多畢業生擇業只看薪水高低,和同學攀比,受父母壓力。但是,最“熱門”的選擇不一定能夠適合你。最“高薪”的工作不見得學習最多。如果喬布斯“從眾”,也許會成為惠普的銷售員。如果比爾蓋茨“聽父母的”,也許會成為一個律師。扎克伯格如果“向錢看”,也許會成為谷歌工程師。
13、畢業生擇業應多方面考慮:1)這份工作是否你有興趣和天賦?2)你是否認可并尊敬企業文化?3)你是否尊敬領導,并認為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4)公司是否提供培訓,學的是否你最想要需要的?(比如說:到大公司學習創業不如進創業公司),5)你的工作是否公司里面的核心業務?6)待遇、公司品牌等。
14、什么職位是未來創業做CEO最好的“預科”?我的回答是:產品經理,因為產品經理扮演著產品、技術、市場、客戶、運營、設計中的核心角色。建議那些有意成為CEO的同學,如果先就業(無論在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可以考慮走產品經理這條路。
15、喬布斯回到蘋果最大的妥協就是去救宿敵,微軟。他放棄對微軟的訴訟,并預裝IE,換取微軟投資,和繼續Office對Mac的支持。為了自己的Baby的生存,必需做出一些妥協。喬布斯、王微、和任何好的創業者都會這么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