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中國,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而這種復雜程度甚至超過了金融危機的2008年:經濟增速緩慢回落與物價漲幅仍處高位并存,外需下滑而內需增長仍受多種因素制約,同時還面臨部分領域投資效益不高、部分企業投資能力和意愿下降、整體創新能力不足、民營經濟在一些領域遭遇發展瓶頸等問題。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貧富差距等難題更是長期存在,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而這些問題,無疑將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點,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50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將在兩會上履行職責、共商國是。
近些年來,從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到食品安全、空氣質量等等,許多“老大難”問題無不是在民意訴求中得以重視,尤其是兩會上面對面的壓力,更能促使有關部門做出改革抉擇,破除利益之爭。
兩會是中國人民行使當家做主權利的體現,今年兩會將進一步廣泛收集民意、匯集民智,從而凝聚信心、達成共識,以繼續“中國奇跡”。
熱點一:
經濟增長放緩會否成為常態
近期媒體報道,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很有可能將2012年GDP增長目標從過去幾年的8%下調至7.5%.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主動下調經濟增長目標既正視了中國潛在增長率放緩的現實,又符合“十二五”規劃以調結構為重點的主題,也是對當前外需形勢嚴峻、投資動能減弱的經濟短周期下行的現實反映。但同時必須注意的是,要實現就業和民生的目標,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增速作為保證,因此經濟增速目標下調有限。
根據某網站發布的調查顯示,目前民眾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硬著陸”的憂慮程度已經超過對于通脹反彈的擔憂,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將成常態?是否可以推斷出目前我國經濟已經處在一個增長放緩的長周期開始階段?下一個經濟增長引擎將如何挖掘?
熱點二:
樓市調控會否在“兩難”中突圍
在導致目前經濟放緩的諸多因素中,人們習慣性地將房地產的萎靡不振放在首位,那是否就意味著為了提振經濟就應該放松調控政策放任其發展?
在兩會前夕,有約6萬網友參加了人民日報網站關于地產調控的調查,該調查反映出,人們希望繼續調控,讓房價下調的占比高達85.4%,相對希望結束限購的則只有3%.
現實情況是地產調控政策的確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目前來自地方政府和房地產業關于放松房地產調控的呼聲不絕于耳;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長期面臨的最大風險的確來自于房地產泡沫,如果泡沫不被擠破,風險將會持續積聚,終有被戳破的一天。
更為糟糕的是,在中國經濟或將存在放緩的大背景下,近期許多地方躍躍欲試放松限購,讓人們對調控的持續帶來備受期待的房價實質性下降仍心存疑慮。
人們不免擔心高壓態勢的樓市調控是否依然貫穿于2012年全年?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方向是否在地方沖擊下會發生改變甚至面臨潰堤?市場化的調控手段包括房產稅的推廣是否在今年有望被逐步推進?限購政策之后將有什么替代性政策來保證調控不會再經歷以往的大起大落?另外,萬眾期盼的保障房建設能否托起百姓的安居夢?
熱點三:
養老雙軌制何時能“并軌”
在人民網“兩會”十大熱點問題的網上調查中,社會保障以25萬票排在第一位,其得票率超過了50%,反映了我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迫切性及廣泛性。
目前,關于要求取消退休“雙軌制”的呼聲很高。有被調查者表示,企業退休職工和下崗職工確實非常困難,尤其是下崗、買斷、失業老工人的生存艱難,還要繳納不斷上漲的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還有被調查者認為,企業退休人員連漲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條件的公務員的三分之一,“雙軌制”是當今社會的最大不公。
對養老待遇公平的訴求,引發公眾對于“雙軌制”的強烈質疑。雖然國家年年為企業退休職工漲養老金,但相較于不斷上漲的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退休金,養老金差距過大問題很難改變。對此,國家應該傾聽百姓訴求,制定出國家公平合理退休金政策,更不該讓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期待國家完善退休養老制度,體現公平。專家認為,改革雙軌制首先要依仗于國家部委層面的共識和管理體制的變革。地方政府目前表態大多是依照國家的整體安排做力所能及的調整,差距的最終解決,必須取決于國家層面。這個問題解決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專家認為,國家應把重點放在促進社會公正、縮小養老差距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