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公司是不是一個好公司呢?眾說紛紜。之前我也對富士康有一些負面的評價,主要是源于其多起跳樓事件,對于其企業文化表示了莫大的質疑。今天偶有所思,雖然不能改變我之前對富士康的基本評價,但對富士康特別是對郭懷有尊敬感恩之情。
今天,很多人都在說富士康是一個血汗工廠,意喻剝削太狠。我不去否定這其中的某些含義,但我認為這僅僅是一個合理的污點,就像眾多的企業都必須為了掙錢而生存一樣,剝削或者創造剩余價值是必然的,要不誰會去開公司呢?我們不能抓住人家的一個污點而看不到整片森林,這片森林就是,他至少直接解決了50萬人的衣食住行,這就是了不起的社會價值與貢獻。
看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看他直接養活了多少人,而不包含間接養活的人。所以,今天有很多的企業老板,都在朝思夜想如何把企業做大、做強,?簇撁娴木唾|疑人家想掙更多的錢,言下之意就是想多剝削,但是,能看到正面價值的人會認為他在為社會做貢獻,直接創造了員工的工作機會,養活了多少員工。所以,個體戶想做企業,小企業想做中企業,中企業想做大企業,就是這個理兒。我們為什么不為他們進行正面吶喊、加油呢?!
現在社會上能掙到錢的人與機會都不少,有的炒股票,有的專賣假冒偽劣,有的倒騰毒品,有的搶劫銀行,都可以掙得盆滿缽滿,但所有的受益者都是他本人,至多是他的家人。也就是說,掙得太多也沒有養活幾個人,沒有創造就業的崗位,這就是沒有價值的表現!
剝削在我們很多人的腦袋里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貶義詞,認為只有自己當家做主才是最幸福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經濟的發達,隨著改革開放,我們不能不對剝削進行撥亂反正。剝削是一種經濟行為,是創造剩余價值的代名詞,本身沒有什么好不好,只是我們對這個詞的義象不好,也就是意義的感覺不好,并不是意義不好。大家想一想,我們小時候聽到的香港、臺灣、美國人民,哪一個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今天大家都改變了想法。剝削也是一樣,本來是一種正常的行為,被人利用之后當作貶義在宣傳,所以大家就接受不了,僅此而已。
事實上,富士康的行為除了滿足了眾多的員工各種的需要,還滿足了世界許多企業生產機器設備的需要,郭投資郭當然要承擔風險,而風險與利益是共存的,這利益當然是員工創造的,這是正常的邏輯。但是,全世界的商業游戲規則都是資本說了算,并不是勞動說了算,那是毛時代的事情。要與時俱進就必須承認剝削的存在及合理性,而不能以血汗冠之。
更何況,公司的存在是客觀的,員工的選擇是多元化的,去不去主動權在員工自己的手上,怎么能夠怨恨得了別人呢?進去了,就要遵守那里的游戲規則。這就好比國際散打比賽,有很多人都特別能打,以一頂十都能勝利,但一到了國家散打的舞臺上就贏不了,因為那里有他自己的游戲規則,你不按照規則就得出局,甚至連進門的資格都沒有,你能說散打的游戲規則不好嗎?
富士康,光憑其能直接養活50萬人,就非常了不起!何況其背后還直接養活了數倍于50萬人呢。全世界60億人口,假設人人都上班,富士康這樣的工廠僅僅需要12000個就足夠,還有什么比這個更了不起的呢?
當然,有人會提出反駁意見,比如有的企業永遠都做不了這么大,養活不了這么多人,難道就不偉大了嗎?比如有的企業的員工的收入是數倍于富士康員工的,難道不比富士康更加偉大嗎?其實,衡量的標準不僅僅是養活了多少人,也不是員工的個人收入,比如老師總是掙得那么少,個人收入也養活不了幾個人,其“手下”總是流水的兵,照樣有價值啊,照樣是偉大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