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報,看到了兩則消息,引發了筆者的一番感慨。一條消息講,在微軟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銷售是賺今天的錢,產品是賺明天的錢,研究院是賺后天的錢。著眼于未來技術,微軟以亞洲研究院為支點,正在中國建立一個人才“蓄水池”,以其慧眼和魅力,發現并吸引優秀學生到微軟實習。9年來,微軟把2500名內地和臺港澳的“人材”加工成了“人才”。 另一條是藍星天津石化公司的報道。近年來,該公司為員工量身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員工發展搭建了平臺,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人力基礎。特別是圍繞項目建設培養和儲備人才,從而形成了人才的“蓄水池”,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 筆者多年從事企業管理工作,注意到在一些企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當企業有了發展機遇,打算上一些新項目、新技術時,往往為人才不夠用而犯難。于是,或臨時四處招兵買馬,或立即派人出去學習考察,到頭來還是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甚至貽誤了發展時機。 當前,自主創新已成為企業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作為自主創新主體,企業要增強創新活力與動力,需要探索并建立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既有來自企業外部的創新環境,更有企業內部自身的激勵措施和手段。在自主創新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外部創新環境的問題正逐步理順。同時,企業應該從自身內部發力,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其首要目標和任務是培養創新人才。 眾所周知,技術創新首先是知識創新,而知識創新就必須依賴人才。從我國企業目前的狀況看,技術創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數企業的產品并沒有國際競爭力,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人才。筆者認為,企業之所以出現“人才用時方恨少”的現象,主要是由于領導者缺乏戰略眼光,沒有建立人才的培養、儲備和激勵機制。由于沒有對企業發展進行長遠規劃,對所需人才心中無數,因此也就想不到如何發現和培養人才,更不會有建立人才“蓄水池”的觀念。而另一方面,隨著技術進步的不斷加快,各企業對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由于企業缺乏引進、培養高新技術人才的機制,人才要么進不來,要么留不住,再加上企業對已有的人才不注意知識更新,當企業需要上新項目、搞新品開發時,現有人員自然就力不從心了。 企業的發展需要人才,其他任何重要的進步也離不開人才。全社會要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平時就應注意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多建人才“蓄水池”,避免“用時方恨少”的缺憾。而且,健全的人才培養機制不可或缺,除了物質和精神的激勵之外,為人才充電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及時并持續提供學習和培訓機會,使人才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人才的個體發展和事業發展的命運息息相關。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