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過不惑之年,在別人眼中你正是施展抱負的時候,然而,突然在一段時間內心情郁悶,不思進取,“想退休”的想法開始在心中集結。
最近,甘肅白銀供電公司針對部分員工出現的這種現象進行了調研。他們把40歲~50歲年齡段員工“心理退休”現象與企業的結構性缺員矛盾放在一起,調研結果令人深思。
“船到碼頭車到站”
在甘肅白銀供電公司,“4050”年齡段的員工共有892人,占職工總數的57.21%,都是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有些還是和企業共同經歷了艱苦創業的“老功臣”。
但是,人到中年并不意味著都是事業中堅,一些人突然疲軟下來,這并非他們“主動讓賢”,而是另有原因:“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開始在左右他們。
公司黨委調研后發現,這部分人在工作中表現出以下五項特征:缺乏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不思進取;牢騷滿腹,斤斤計較,只講待遇,不講奉獻;工作責任心不強,態度馬虎,憑經驗和感覺做事,不講原則,不按制度辦事;自由散漫,倚老賣老,不服從上級調配和工作安排;拈輕怕重,出工不出力,消極怠工。
由此,帶來了企業的結構性缺員和冗員,有的工作沒人干,而有些崗位卻是一個人的工作幾個人干,年輕職工看著老員工們養尊處優,自己的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
并非都是“思想滑坡”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部分員工出現“心理退休”現象呢?
公司為此專門成立了課題調研組,結果發現除了一些員工“思想滑坡”的主觀因素外,企業管理中存在的“隱形問題”,也容易造成員工的“心理退休”。
內部崗位競爭機制不健全,不能做到“人崗匹配”,造成人力資源使用效率低下。受 “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一線艱苦崗位得不到重視,即使一線艱苦崗位出現空缺也無人愿意去競爭,這使得在這些崗位的人員更沒有危機感。同時,在人員配置中未嚴格按照崗位說明書中的任職資格要求去配置,也不對人崗匹配情況進行動態評估,使得不具備崗位任職資格的人仍然穩坐其位。
沒有完全將業績與薪酬進行有效掛鉤。如技能工資、工齡津貼僅僅反映了員工的工作時間,但沒有反應出員工的能力和貢獻。這種制度上的不合理,導致員工認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這就大大挫傷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每個崗位的任職資格不能進行明確,并缺乏有效的評估。這樣,使企業在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行優勝劣汰方面失去標準,使員工在職業生涯方面失去方向,造成勝任崗位的人能干這份工作,不能勝任崗位的也干這份工作,長此以往,一些老員工認為既便不能勝任本職工作,也能工資照發、獎金照拿,失去進取之心。
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導作用在一線發揮不充分。由于年齡的增大,一些老員工無論是在獲取新知識,還是在技能再提高等方面都遜色年輕人,同時也由于年齡的關系,在工作中他們不再張揚,參與集體活動的熱情降低,在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的情況下,他們就會產生失落感。
找回事業的青春
綜合各方面因素,白銀供電公司相繼推出了多項改革措施,使“4050”年齡段的老員工擺脫了“心理退休”的困擾,幫助他們找回了事業的青春。一些職工感嘆:“老引擎終于有了新動力。”
首先,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舉措:一是在管理崗位上推行職員職級制度,對年齡偏大、工作能力強的人員實行職員職級管理,提高其待遇,引導員工樹立有為才有位的理念;二是在生產經營崗位上,除繼續做好專業技術帶頭人、生產技能帶頭人選拔和考核工作外,多角度、多形式探索創新技能員工晉升通道,滿足核心老員工薪資待遇以外的其他需求,以彌補核心老員工對與新人的薪資差別引起的心理失衡。
其次,推出職員職級改革舉措,此舉在老員工中反響很大。過去,公司的管理職位數有限,在提升選拔時規定,男員工年齡限制在40歲以下,女員工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一旦超過這個年齡段,提職升遷無望。現在,許多老員工也有了新的晉升渠道,雖然沒有實際職務,但是職級上去了,待遇跟上了。
同時,公司還結合新的勞動定員標準,開展定員工作,并將定員工作向班組延伸;細化崗位說明書,明確每個崗位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資格;實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培訓體系,通過加大不同層次人員的培訓力度,引導員工立足崗位,提高技能。
“心理退休”是社會問題
“我們現在只是剛剛破題。”在白銀供電公司黨委書記王勤看來,關注“4050”年齡段老員工的“心理退休”問題,既是職工個人的問題,也是企業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為什么現在許多企業不愿意招錄‘4050’人員,為什么許多企業裁員中這個年齡段的員工會被首先裁員,為什么這批職工求職難、再就業難?”王勤說:“就是因為從職工個人到企業、社會都沒有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許多企業不愿錄用‘4050’人員,就是因為在管理上拿不出一套調動老員工積極性的辦法。”
他認為,作為員工個人來講,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要善于在步入中年時做好心理調整和技能素質更新,不論任何年齡都應該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要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作為企業,要有發揮老員工作用和調動其積極性的激勵措施,讓老員工的貢獻、作用和收入、待遇相符。
王勤說:“更重要的是,要構建一個公平的社會就業環境,立法禁止年齡歧視,讓‘4050’年齡段的勞動者也擁有平等的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