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八成的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騙局。被騙后,有50%的求職者認為維權成本高而放棄維權。
本次調查顯示,網絡成了最容易遇見騙子的地方,其次是中介公司。騙子設騙局多半是為了錢財,入職后安排的崗位以及薪酬福利與招聘時承諾的不符,也成為較多的欺騙形式。騙子公司的特點多為:不愿說明辦公地址;以其他名義收費,如培訓費,工裝費等;不簽訂勞動合同;薪酬明顯高于行業水平等。
調查還表明,有50%的求職者在遭遇騙局之后,選擇了“忍”,因為“維權成本高”,僅有20%的求職者選擇“報案”、“投訴”或“向法院起訴”。
就業指導專強調,騙子的騙術并不高明,只是利用了人們求職心切、期望天上掉餡餅的心理而已。因此,提醒大家在求職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認真了解面試單位的相關信息,切勿偏聽偏信、盲從,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求職者一定要到政府人社部門或者是正規的求職網站求職、咨詢就業信息,或申請簡歷指導、職業規劃等,不可輕信街頭非法小報,更不可隨意匯錢,以免上當受騙。而一旦發現上當受騙,要拿起法律武器為自己維權,“忍了”這種縱容騙子犯罪的心理不可取。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