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雖然人才的流動日益頻繁,但相信還是有不少人都繞不開“工齡”這個名詞,漲工資需要它,評職稱需要它,工齡就如同檔案一樣,到了需要用到的時候,職場人士方知道它的重要性。
對于如何計算自己的工齡,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記者了解到,工齡的計算是個很復雜的問題,不同職業也有不同的計算工齡的方法,記者選取了其中一些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請專家進行了解答。
問題一:
連續工齡如何計算?
工齡計算是落實勞動者經濟補償、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權益的重要前提,工齡越長,勞動者可以獲得的經濟補償金越多,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責任越大。勞動者在一個用人單位的工齡計算問題,在勞動者工作單位沒有變動的情形下,是很清楚的。但是,在勞動者工作單位變動以后,勞動者在若干個不同的單位工作的工齡如何計算,就成了一個難題。
楊某自2000年起被某公司聘為臨時工,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協議,公司也沒有給楊某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及基本醫療保險。公司逐步發展壯大成為集團公司。2006年集團公司注冊了某實業公司,經營場地、業務范圍與原公司相同,生產經營人員也是原公司的人員。后來原公司沒有辦理年檢被吊銷營業執照,而新公司繼續經營。原公司的員工也繼續在新公司上班。2008年9月新公司因經營需要解雇了楊某。在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時候,新公司認為自己才成立兩年,于是只給楊某支付了兩個月的經濟補償金。楊某認為新公司與原公司有繼承關系,工齡應該繼承。雙方經多次協商不成,遂訴至法院。
問題二:
“海歸”如何算工齡?
隨著“海歸”的日益增多,回國工作的留學人員的工齡如何計算也成為他們關注的問題。對此,教育部有關管理部門作出以下解釋:
1.公派出國進修人員和訪問學者,在批準出國留學的期限內,國內工資由原單位照發,國內計算工齡。公派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后,在批準攻讀博士學位期限內,國內計算工齡。公派出國攻讀學位的在職人員,在學習期限內的國內工資待遇按國內同類人員的有關規定辦理。
2.公派留學人員,凡是由原單位發放工資的,其在批準的國外延長學習期間的國內工資照發。未經批準逾期不歸的,一年內停薪留職,一年后是否保留工職,視不同情況由派出單位決定。
3.在職人員獲準自費出國留學的,從出境的下一個月起停發工資,保留工職一年。
4.在職人員自費出國留學回國工作后,出國前工齡可以保留,并與回國后的工作時間合并計算工齡。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參加工作的,其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的年限在國內計算工齡,工齡計算辦法與公派留學人員相同。
5.在職人員出國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回國工作后,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也計算工齡。
問題三:
讀研期間算工齡嗎?
小尹是本科畢業后直接保送讀研究生的,現在研究生畢業工作兩年了,最近他向單位人事部門提出休假的申請,單位規定,工齡有1~5年可以休5天,五年到十年可以休10天。小尹本以為可以申請到10天,可是人事部門只給了他5天的休假,給他的解釋是讀研究生期間不能算工齡。他很郁悶,“我讀研那三年為什么不能計算工齡呢?我有個同學是可以的,算三年工齡。”
分析:記者了解到,高等學校畢業后直接考取研究生的,在研究生學習期間確實不能計算工作年限。不過如果是在職人員考取研究生的,學習期間可以計算工齡。小尹的同學應該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再考取研究生的,所以他的學習期間可以算工齡。
分析:
計算連續工齡的兩種情形
對于工作單位變更的情形下,工齡是否連續計算,目前主要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指企業依法辦理變更、合并、分立手續后,導致勞動者工作單位變動的工齡計算。這種情況下,勞動者的工齡應該連續計算,新的用人單位對于勞動者在前用人單位的工齡應承擔工齡責任,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另一種是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工齡連續計算的問題,楊某所遇到的便是這類問題。通常勞動者先后在兩個單位工作,但是這兩個單位間沒有法定的變更程序,也沒有法定合并或分立程序,從工商登記的法律程序上看不出兩個獨立法人有任何轉承關系。但是,這兩個獨立法人存在一定的繼承或接收的事實。
比如新獨立法人的人員、組織機構、經營場地、業務構成、投資人等都是老獨立法人的,新獨立法人成立后,老獨立法人就逐步歇業,最終被吊銷營業執照;
或者兩個獨立法人,其中一個獨立法人逐步接受另一個同時成立或后來成立獨立法人的業務、人員、設備,另一個同時成立或后來成立的企業法人逐步減縮業務直到歇業,最后被吊銷營業執照;
或者同一個投資人,在一個企業經營到一定程度后,再注冊另一個企業法人,兩個企業法人并存,“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到一定程度后,組成人員也變成兩套人馬,原有的組成人員逐步分成了兩個團隊,分屬兩個企業法人。
以上這些情況雖然在法律程序上沒有辦理變更、合并、分立的手續,但有變更、合并、分立的事實,因此,勞動者的工齡也應該連續計算。
名詞解釋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他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但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又有一些差別,連續工齡不僅包括在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而且包括前后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并計算的工作時間。
計算工齡的方法
1.連續計算法,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并計算法,也叫合并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后兩段工作時間合并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后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并計算。
3.工齡折算法。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約17攝氏度)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約38攝氏度)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在提煉或制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