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愁眉不展地來來到本刊,唉聲嘆氣道:“公司把我這個月的工資都扣光了,我們拿什么糊口!”
小楊是一家搬家公司的搬運工。不久前,在為客戶搬運家具時,為了使抽屜不至于脫落,他用膠帶把寫字臺和抽屜粘和在一起。他不知道,這套價值一萬元的新家具是很“嫩”的“貼面家具”。當他撕開這層膠帶時,寫字臺的“臉面”也給撕破了。
面對顧客的索賠要求,搬運公司負責人對小楊說:“按照的公司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誰造成損失由誰負責賠償。你自己去和顧客協商解決吧!毙詈谜f歹說,客戶同意獲賠800元了事。小楊哪里拿得出這筆錢,公司負責人說:“結帳時公司替你墊付,回頭再從你的工資中一次性扣除。
這個月發工資時,小楊看到自己的工資單頓時傻了眼,他一個月的工資也就800元,這一扣就全扣沒了。妻兒又剛到上海,全家人都指望著他的工資開銷呢,這可怎么辦?小楊想知道公司這樣做是否合法?
這件事中,公司有這樣兩個問題。首先,與顧客建立搬運合同關系的,是搬運公司而不是小楊,所以顧客的損失理應由搬運公司出面賠償,搬運公司讓小楊出面賠償的做法是不妥當的。
聽此一說,小楊的眼睛一亮:“這么說,公司是不應該扣我工資的?”
那倒也不是。如果勞動者因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用人單位可按照規章制度和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也可以從勞動者的工資中扣除賠償費。當然賠償的的方式和數額要公平合理。小楊擅自違反操作規程,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賠償恐怕是難免的。
小楊的臉色又黯淡了下去:“那不是一回事嘛!反正公司可以扣我工資了。”
其實這遠不是一回事,而且小楊“克扣”這個詞也使用錯誤!翱丝邸笔侵赣萌藛挝粚β男辛藙趧雍贤幎ǖ牧x務和責任,保質保量完成生產工作任務的勞動者,不支付或未足額支付其工資。它和扣除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小楊的情況屬于扣除工資而不是克扣工資。
搬運公司盡管可從小楊的工資中扣除賠償費,但是從當月工資中一次性扣除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不但不符合情理,而且也是違法的。《xx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規定:“勞動者因本人原因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用人單位依法要其賠償,并需從工資中扣除賠償費的,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收入的20%,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不得低于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彪m然用人單位可以從勞動者的工資中扣除賠償費,但是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當月工資收入的20%,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不得低于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蹦壳吧虾J械脑伦畹凸べY是570元。如果小楊每月的800元工資中扣除160元,他的工資還在最低工資線上,生活可能還不至于陷入困境。
小楊可據此要求公司改變錯誤做法,如果公司固執己見,小楊也可以通過勞動爭議仲裁的方式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