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畢業生期望月薪超八千”,“三周內萬名公務員上網投簡歷欲跳槽”……在這一輪“金三銀四”的跳槽季,頻繁曝出各種抓人眼球的消息,挑戰著人們對職場的“傳統”認知。
是聳人聽聞的標題黨,還是真的有什么變化正在發生?
剛畢業一年的“小孩兒”,也有人出五位數月薪。
外表纖細文靜的汪佳佳,手里捏著四位數價錢的大牌錢包,一張口便自嘲“加班狗”。從事業單位、財經媒體、公關公司,一路跳到時下最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汪佳佳自覺見多識廣,幾乎每年都能碰上一兩個新的工作機會跟她招手。但今年3月,當一個同行公司開出月薪五萬的價碼招呼她跳槽的時候,汪佳佳驚訝了:“同樣的職位加30%到50%都算正常,翻倍是有點高!
同樣對自己的“身價”產生困惑的,還有2008年碩士畢業,2011年進入互聯網公司的陳岳!2月份的時候,有同行來問有沒有興趣換工作,我就隨口問了下職位;過了幾天,他們的HR(人力資源)問我預期薪酬,我就把現在的薪水加了兩成,說六十萬以上可以考慮,對方馬上就說應該沒問題,我覺得自己可能要少了……”陳岳思考了一陣,補充道:“上浮20%跳槽不算夸張,我只是覺得他答應得特別快,說明這個水準完全是在這個HR權限范圍之內的,就是說他們對這個職位的預算應該比我說的要高!
而更讓汪佳佳吃驚的,是自己手下一個才畢業一年多的“小孩兒”,居然也有知名公司出到五位數的月薪來挖。汪佳佳提醒來挖人的朋友,“這孩子跟‘新人’差不了多少! 而朋友的回答讓她略有些釋然,“其實那公司是要挖我這個朋友,但他去到新公司想帶兩個自己的人,說白了,是帶他去做‘人事斗爭’的。”
汪佳佳們的薪酬水準也打動了圈外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汪佳佳身邊也出現了放棄“鐵飯碗”,跨行跳槽到互聯網公司的朋友,“以前總覺得那些公務員、事業單位的人是打算干一輩子的,現在也變了!蓖艏鸭迅锌,甚至她的一個公務員朋友這個月也修改了自碩士畢業后,五年來從沒再看過的網絡簡歷!罢嫣鰜淼共恢劣,不過聽多了我們跳槽的事,動心是必然的!蓖艏鸭芽偨Y道。
“如果高薪能提高成功率,打擊對手,每個創業者都不會猶豫”。
薪酬水準上浮的另一面,是看上去似乎俯拾皆是的工作機會。
“去年有個在我們公司實習的小孩兒,學校一流,人也算聰明,畢業前我們給他實習工資六千,他不用繳稅嘛,算可以了!蓖艏鸭褜Ρ茸约寒斈陝偣ぷ鲿r的謹小慎微,嘖嘖道:“但是他一定要八千,說他同學在一個大互聯網公司實習,人家就給八千,覺得我們看不起他,走了;說明他肯定有別的offer。”
“每年三四月份都是跳槽季,今年大家感覺特別強烈,一大原因是最近兩年‘互聯網+’的創業潮。”2005年進入獵頭行業,并長期關注該領域的管理咨詢顧問張大志分析說,“現在是個窗口期,很多人跳槽出來創業;同時,大量的初創公司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這是內因!
創業近半年的湯家駒就是個例子。他自己是這場創業潮中的一員,同時也在試圖將更多的人吸引進來。凌晨3點才睡下,早上不到9點這個90后創業者又開始了工作的行程。
搞掂技術問題、拉來首輪投資之后;擴充團隊是湯家駒近期的首要目標。雖然年薪、期權承諾均屬不菲,但他仍然沒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與其說我是招員工,不如說我更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現在,湯家駒的核心團隊已有4人,在他看來,團隊中還應有一兩個伙伴的位置,“不是我讓干什么才干什么,而是能給整個團隊帶來新東西的人。”
由于公司還在初創階段,湯家駒并沒有借助職業獵頭的力量,他寄希望于通過自身的人脈,找到可以合作的伙伴。同事、同學乃至親戚,都成為他尋找伙伴的渠道。每找到一個有可能加入的人,他都不會吝惜時間,親自與人面談:“真碰上特別合適的人,甭管他現在的工作多好、多穩定,我也要天天找他聊,把他‘磕’下來。”
湯家駒坦言,承諾高薪、期權,與大環境不無關系,由于今年來互聯網創業的公司眾多,再加上以“BAT”為首的大企業均以高薪吸引員工,想找到合意的員工并非易事:“現在不是錢多的問題,是人少的問題!
大學畢業后,湯家駒始終在不同的項目中游走,他認為如今的互聯網創業熱潮,與十幾年前的大學生創業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從技術到資本運作都更為成熟:“說到底,有多少人能成功,取決于市場的容量。但在混戰的局面下,如果高薪能提高自己成功的概率,還能打擊對手,每個創業者都不會猶豫,甚至有人會有這樣的心態:反正錢不是我的……”
“大量熱錢進入是薪酬水平上漲的外因! 張大志說:“在一些新的領域,比如互聯網金融,它的薪酬水準不是以人工績效來定的,是根據未來預期來決定的,這就很難說什么算合理了。不過,薪酬水平都會向合理的方向發展,2009年能在手機上編程的人薪水很高,然后一下子就下來了。”
“忠于行業,而不是忠于公司”。
除了新生的初創公司和互聯網“大佬”,眾多傳統行業也加入了這場“搶人潮”。相比初創公司,張大志認為“互聯網+”所推動的傳統企業轉型,帶來的人才缺口可能更大,“傳統行業和互聯網交叉的領域,是今后一段時間最熱的!
張大志自己最近一次“跳槽”時,曾寫過一篇在圈內流傳頗廣的文章——
“2014年春天,傳統行業的很多企業都患上了‘互聯網焦慮癥’——傳統行業的老大們,比如海爾、萬科等紛紛走入互聯網行業取經;ヂ摼W成了一種思維、一種工具、一種萬能靈藥。
……
但是也許‘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結合點’才是真正的未來機會所在。
以往商業被明顯地劃分為‘非互聯網’和‘互聯網’兩大陣營,直到O2O概念出現——由此有機會讓兩者有機結合,涇渭分明的情況正在被打破,一個全新的千億市場正在誕生。這其中無疑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有經驗的人才!
那么,在這個人才流動頻繁的圈子里,越“忠誠”的員工對企業越有價值的觀念還在嗎?
“在一家企業干得時間越長,對企業越有價值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興起的想法了!睆埓笾拘ρ,“這種觀念是因為二戰之后很缺人,又受到日本公司管理方式的影響形成的,F在,很多公司也意識到人員流動會帶來新鮮血液,如果走一兩個人公司就出問題,那這樣的公司也就該倒了。現在的觀念是,忠于行業,而不是忠于公司。”
提醒
應屆生還得HOLD?
“互聯網+”帶來的就業機會和高薪酬也推高了部分應屆畢業生的預期,不過,“白紙一張”的職場新人并不太受初創公司的青睞。
“我不想找剛工作一兩年的人,更希望有一定經驗、資源的人加入。也許我最初給他承諾的月薪不會太高,但我更愿意以創業合伙人的身份來吸引人!睖荫x這樣的創業者有自己的小算盤,已不是第一次創業的他,對于創業的目標更為實際,“就算最終結局是被人收購,我也能接受!闭蛉绱,他覺得股份、期權遠比每月的薪酬更有吸引力:“說難聽一點,如果公司到第二輪、第三輪融資被別人接手或收購;那么初創者的收益,不是一個月三四萬薪水可以相比的!
對此,汪佳佳也有同感,“挺多公司寧愿花兩萬塊錢挖一個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也不愿意拿五千塊去招應屆生。”
“這不是今年的特殊情況,在職場里有些東西是‘亙古不變’的。”張大志說,“沒有好的實習經歷,學習能力又一般的所謂‘白紙一樣’的應屆生,就業永遠都困難。至于‘超四成畢業生期望月薪超八千’的調查,我個人覺得不太準確,不知道他的樣本分布怎么樣,如果是清華、北大、北郵之類的計算機碩士,那八千還少了;如果是普遍情況,感覺還是三四千的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