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聞網訊 隨著求職熱潮的到來,一些不法分子趁虛而入,利用“求職心切”的心理拋出“誘餌”,引誘求職者上當受騙。為規范全市職業介紹和企業招工行為,切實保障求職者的合法權益,昨日,由市人保局、工商局、公安局聯合開展的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正式啟動。當日,市勞動監察局對外發布了四大假招工典型案例,揭露了幾種常見的招工行騙手段及防范措施,提醒廣大求職者留意。
【典型案例】
黑職介與騙子公司聯手騙財
“商場臨時促銷員,每天50元,工資日結!2010年暑假,位于站前路某職介所前,大二學生鄭某覺得這則信息特別適合自己。職介所工作人員表示,鄭某可以與公司經理直接聯系,看是否符合條件。
公司經理在問完鄭某很多問題后表示,他的條件完全適合,可以去公司上班。此時,職介所以應聘成功為由,收取鄭某50元建檔費。三天后,鄭某去公司上班又被收取培訓費200元和體檢費300元。工作內容是每天登記50家超市、商店的名稱、法人住址、聯系電話,最后,公司以“未能按時完成工作”為由,將其辭退。
要求職者高價購買工作服裝
2009年3月,王女士應聘到洪城大市場某公司擔任文員。應聘時,公司以招聘員工要統一服裝為名,要求王女士花200元購買工作服,并稱交完錢后一周內就可以上班。交了200元后,王女士就回到家等消息。誰知一個星期過去了,她也沒接到通知。于是,王女士再回到應聘地點一看,公司已經人去樓空。2010年,勞動監察部門發現,同一家公司換了個地點又開始行騙。
劉女士是南昌某服裝專賣店的銷售員。按公司要求,店里所有的銷售人員必須統一著裝。老板選定 了他們所銷售的套裝作為工作服。那套工作服的進貨價只不過幾十元,老板卻要扣除每位員工200元的服裝費。一些員工雖心存怨氣,但為了保住工作,又不得不忍氣吞聲。最后,公司還神秘消失了。
以虛假信息騙取報名費押金
明明應聘的是“文員”,可交了360元服裝費后,竟然從事的是“酒類推銷”。
去年暑假,在南昌某大學就讀的丁同學打算在南昌找份工作。丁同學見到一家日用百貨商行正在招募文員,薪水還不錯,于是前去應聘。成功進入公司后,公司要求她交360元押金,并拿了一份勞動合同和服裝協議書讓她簽字?吹接袆趧雍贤,丁同學也就放心地交了360元。
誰知,上班后,公司交給他的根本不是什么文員的工作,而是去推銷“三無”紅酒,工資也與業績掛鉤。丁同學和其他被騙的上百名同學無一人能完成任務。
暴力威脅,訛詐求職者錢財
春節過后,九江的陳先生來到南昌想找份工作。路過老福山一職介所時,被職介所老板熱情地攔了下來。職介所老板稱有份送快遞的工作非常適合陳先生,只要他登記了馬上就可以去公司上班。
見這么快就找到工作,陳先生沒有過多猶豫,就把身份證掏出來交給對方。誰知,老板拿到身份證后卻說要上班必須先繳納200塊錢報名費。陳先生剛想反悔,卻發現職介所門口有幾個兇神惡煞的人在來回走動。無奈之下,陳先生只得交了200元報名費后,領回了自己的身份證。
【記者調查】
假招工由鬧市區轉向郊區
所謂的“黑職介”是指未經過批準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各種非法職業中介機構;違反有關規定,擅自擴大經營范圍,以及職業中介活動中的各種非法行為,特別是以信息咨詢、婚姻中介、房屋中介等名義非法從事職業中介的行為。
每年二、三月份是非法職介機構活動最猖獗的時候。西湖區作為我市老城區之一,商貿繁榮。轄區內的火車站、汽車站等周邊地帶成為各類職介機構聚集地,那里曾是假招工事件的多發地帶。最多的時候,僅站前西路、八一大道廣場至老福山段就聚集了20多家職介機構。
“2006年,我市勞動監察、公安等多部門聯合行動端掉了以‘森鑫港’為首的一批帶有黑勢力的‘黑職介’,暴力訛詐求職者錢財的案例也逐漸消失!笔袆趧颖O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幾年來,我市勞動監察部門推行網格化管理、網絡化監察,‘黑職介’的數量明顯減少,但是假招工現象還是存在,還出現了一些新的行騙方式,而且這些事情的多發地由鬧市區慢慢轉向郊區、學校附近!
中介與騙子公司互相勾結
現在“黑職介”不再單獨作案,為了獲取應聘者的信任,他們與一些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行騙。那些騙子公司以優厚的待遇條件為誘餌,在騙得報名費、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等費用后攜款潛逃,或者編造種種理由拒絕應聘者上崗或中途辭退。
“黑職介聯手騙子公司,形成了一個欺騙求職者的‘食物鏈’,由于行騙成本很低,流動性很大,這種模式也給我們的查處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蔽骱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龍冰向記者透露,“這些騙子公司多是租賃在低檔賓館或寫字樓內辦公,距離‘黑職介’不遠,辦公設施簡陋,最重要是的沒有經營實體!
在某些騙子公司,其負責人還會“仔細”、“ 熱情”地考察求職者一番,隨后與求職者簽下所謂的“用工合同”,試用期一個月。隨即拿出一堆產品,向求職者收取一定的產品保證金,并承諾不久以后可以退還這筆錢。在這類事件中,求職者往往很容易就通過面試,并簽下公司自己印制的“合同”。而招聘公司拿出的推銷產品,幾乎全是不知名產品。記者發現,雖然行騙的手法五花八門,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他們抓住的就是受騙者的某種心理趁機行騙,最后以各種名義向求職者要錢。
受騙者維權意識不是很強
雖然職場騙子令人痛恨,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面對騙局,求職者的維權意識并不是很強!膀_了幾十塊錢,也懶得去投訴了,跑來跑去,跑幾趟,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拿到錢,算了。”曾受過騙的市民張小蘭如是說。其實,像張小蘭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
“因為我們接受勞動者投訴受理有一定的程序,很多人覺得費時間、太麻煩。遇到一些涉嫌詐騙的案件,我們建議受騙的求職者向公安部門舉報,但是很多人覺得麻煩就不了了之,這也助長了‘黑職介’的囂張氣焰!
調查顯示,職場中最大的騙局當屬收取保證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半數以上,所涉及的金額從幾十到上千。在求職過程中遇到欺騙后,一些求職者把責任歸于自己的糊涂,他們認為反正被騙的錢不多,與其四處申訴還不如繼續把精力放在尋找下一個工作機會,從而不了了之。
【防范措施】
三招防止上當受騙
市勞動監察局提醒求職者,求職者上當受騙后,應該及時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到職介所求職時,除了要注意查看該機構是否有合法證照、合理的收費標準及相關退費規定外,還要保存好求職相關資料,如收款收據、推薦函及其他材料等,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首先,求職應去公辦的人力資源市場和人才市場求職。其次,應聘時,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別輕易交錢,只要是沒工作就要錢的單位都是騙子。另外,對許多不付努力就得高薪的崗位要謹慎看待。 來源:南昌新聞網-南昌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