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事是否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郁悶,并且他剛好坐在你的身邊;你對他報以無限同情,無力感卻加倍向你襲來;你精神煩躁,神思不寧,甚至認為他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也發(fā)生在你的身上……如果有以上問題存在,那么你可能是“二手壓力”的受害者。不用擔心,你并不孤獨,有研究表明,壓力就像感冒一樣可以傳染,“二手壓力”或焦慮情緒可以在工作場所迅速蔓延,女性尤其容易被“感染”。面對“二手壓力”,該如何增加“抗體”?職場專家表示,改變自己的心情最重要。
職場現象
辦公室“二手壓力”無處不在
王姐因為財務報表有一個數字統計錯誤,被領導批評了一頓,她認為提交時數據就已經出錯,問題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卻替別人背了黑鍋;
李工因為是王姐的直接領導,一臉黑線地坐在辦公桌后,一副大雨欲來的架勢,只差在桌前掛起招牌“生人勿近”……
辦公室壓力沉悶至極,劉微知道接下來最少一周的時間沒法從“高壓氣氛”中走出來。
“王姐跟我座位挨著,平時就喜歡跟我念叨上小學的女兒跟同學鬧矛盾、菜價漲了、股票跌了等瑣事。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二手壓力’,反正我被她的煩心事搞得胸悶氣短,卻礙于同事情面,不得不遷就,時不時還得回應幾聲,這次她受了這么大的委屈,指不定得跟我嘮叨幾天才能發(fā)泄出一腔怒火呢。”一想到這些,劉微的情緒就一落千丈,想躲開負面情緒,卻無處遁形。
職場故事
為跟同事打成一片,我也成了“牢騷控”
無獨有偶,剛剛入職的于淼也成了“二手壓力”的受害者。因為進入新集體,于淼本著抓緊時間與同事處好關系的原則,迅速與年紀相仿的鐘玲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鐘玲是不折不扣的“牢騷狂”,所有的話題都是抱怨:領導把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分給她了、其他同事等著看笑話了、業(yè)務總監(jiān)總是以大欺小了……
聽到鐘玲的牢騷,最初于淼一笑了之,后來領導分配工作的時候,把她和鐘玲分到一個小組,而且分配給她們的工作比較棘手。
對此于淼沒有在意,但鐘玲認定這是領導故意針對她們,于是又發(fā)了一通牢騷。于淼作為新人,本就感到壓力巨大,再聽了鐘玲的話,不免覺得不公平,于是工作上提不起精神,還跟其他同事開玩笑:“反正我是新人,干不好正常。”恰好被從身后匆匆經過的領導聽到,給領導留下了極壞的印象。
職場專家
感染“二手壓力”在于職業(yè)目標不清晰
“受其他人工作情緒的影響,反過來影響到自身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情緒,是‘職商’不高的表現。”前程無憂職業(yè)顧問王劍表示,“遇到別人的負面情緒,第一反應要冷靜,要思考其他人出現壞狀況的根源是否與我相關。如果別人的問題不是自己的問題,但是卻由別人的情緒點全面觸發(fā)自己多個情緒點,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因為首先你僅僅聽到其他人的抱怨,卻沒有認清他為什么抱怨、問題的根源在哪里,然后你也很偏激地發(fā)布他的意見,如果被其他人聽到,會讓大家認為你沒認清自己是做什么的,從而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從職業(yè)發(fā)展的角度說,這件小事將會限制你的發(fā)展。”
王劍老師指出,受“二手壓力”影響,緣于職業(yè)目標不清晰、做事目標不明確。如果制定明確清晰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和規(guī)劃,在面對“二手壓力”的時候作出正確的判斷,就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