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人能為我們指點迷津,總有一些佼佼者能成為我們學習的目標,并通過著書的形式貢獻其經過系統總結的經驗。前青島啤酒全球營銷總裁嚴旭及專著《我奮斗在最殘酷的戰場上》是本期高端閱讀的焦點。20歲之前,嚴旭是運動員,20歲的時候,嚴旭進入武漢大學體育學院,學習體育管理,大學畢業進入當時的大企業珠江啤酒集團,從辦公室文員做起。一呆就是十年,1998年,經青島市政府、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嚴旭成為中國國有企業第一批公開招聘的職業經理人,嚴旭造就了青島啤酒品牌擴張,青島啤酒造就了“營銷鐵娘子”嚴旭。嚴旭是第一個登上哈佛商學院講壇的中國女性企業家。
翻閱《我奮斗在最殘酷的戰場上》,我們總結出美女總裁的以下職場私語。
職場私語1:做自己的人生導演
無論昨天遭遇了什么,也無論現在的處境如何,要想改變人生的狀態,我們必須樹立“做自己的人生導演”的信念。只擁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才能擁有與眾不同的世界。我們曾經推薦的彼得·巴菲特的《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中巴菲特也教會我們要聽從我們內心的聲音,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回我們真正的自己。美國詩人弗羅斯特也曾感嘆:“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由此可見,這樣的抉擇是發自內心的選擇。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才能踩準個人的平臺和節拍。我們周圍有多少人直至退休也沒有去從事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工作,更談不上實現心中的理想。
我們時常聽到抱怨“沒機會呀”,每年幾百萬的畢業生蜂擁招聘現場的時候,有多少人對自己有清晰認識的?即使我們工作很多年的人,都會茫然找不到方向。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機會不會在降臨的時候特意與我們打個招呼,嚴旭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其實,只要有一份工作就是最好的開始,執行上級交代的任務,就是機會。
平臺的選擇標準不是以金錢的多少為尺度。嚴旭當初在月薪800元的萬寶電器和月薪200多元成立只有三年的珠江啤酒中選擇了后者,原因很簡單,她在面試中有幸見到廠領導,其和藹可親的態度,對企業未來充滿希望有思想有見地,讓她也對未來產生了憧憬。《做你自己》中彼得·德魯克也提到:“如果有兩份工作擺在你面前,一份乏味但薪水很高,另一份有意義但待遇很低,你會如何抉擇?我會選擇待遇低的那一份。”
職場私語2:不走“斷頭路”,需“聚焦”
有些人,總是充滿熱情的開始一份工作,沒做幾年,又換工作,甚至換了個行業。如此幾個回合下來,回頭望望,很多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路上。他們的人生就像是一條條“斷頭路”,沒修好一段,不是堅持走下去,而是另開辟新路,結果人生就此荒廢。人的一生不會只做一份工作,但是有時候選擇太多等于沒有選擇。
嚴旭的職場經驗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缺乏毅力,而是不懂得運用聚焦的方法點燃人生。聚焦最早是一種物理現象,后來成為一種商業思想。也有人這樣解釋:“太陽是一種強能源,它以每小時數以千瓦計能量照耀地球,但就算呆在烈日下幾個小時,只要一頂遮陽帽就可以不被曬傷。激光是一種弱能源,一束激光聚焦的能量只有幾瓦,但是憑借這束光,我們可以切割鉆石或腫瘤。”可見,企業需要聚焦,個人的發展更需要聚焦。當然聚焦不等于固守一個陣地,而在于所選擇的平臺是否有內在的連續性。
創業之路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后天一定很美好,可惜很多人都在后天的黎明到來之前就放棄了。咬緊牙關,堅持不懈,才有機會看到希望的曙光。聚焦與堅持也是經歷殘酷戰場火線的嚴旭給我們總結的成功捷徑。
職場私語3、快速嘗試、快速執行,職場也需速度制勝
“嘗試就是創新。任何事情不去試一試,比失敗更糟糕。”嚴旭在她的書中寫道,誠然,勝利的喜悅都愿享有,但如果僅限于想,而不邁出一步,餡餅怎會從天而降?理論永遠是靜態的,它不會告訴你具體要怎么做,實際運營要復雜得多,但只要戰略清晰,策略到位,就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作為領導者,制定決策、發布命令最多只占職責的10%,其余的90%是要去想盡一切辦法推行方案的執行;而作為一名基層管理者或者普通員工,立即行動就是最好的反應。即戰力決定戰局,資源不夠,可以在動態中整合,而如果缺乏即戰力,在雄厚的裝備也打不了勝仗。
如果我們渴望成功,千萬不要害怕嘗試。害怕嘗試就是拒絕成長。只有嘗試過,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也只有不懈的嘗試,人生才有價值。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是退一步開闊天空,而是進一步開闊天空。不去主動嘗試,受慣于妥協或老于世故的人的影響而放棄主動選擇被動,也只能出局。
或許得益于她12年的運動員生涯,更深刻的了解到速度與效率的重要性, |